特应性皮炎专题|特应性皮炎具体有什么表现?

特应性皮炎具体有哪些表现呢?特应性皮炎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改变分为三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也可互相重叠。
特应性皮炎具体有什么表现?
特应性皮炎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改变分为三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也可互相重叠。
婴儿期(出生~2岁)
约60%患儿在1岁以内发病,大多数所谓的婴儿湿疹(“奶癣”)实际上就是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皮疹主要以面部为主,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常受累,表现为瘙痒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丘疹、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患儿因瘙痒常烦躁伴哭闹不安,可影响睡眠。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也可出现继发感染。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图1:轻度特应性皮炎—婴儿期

图2,中度特应性皮炎—婴儿期

图3,重度特应性皮炎—婴儿期
儿童期(2~12岁)
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双肘窝、腘窝受累最常见,俗称“四窝风”。其次为眼睑、面部和颈前。皮损颜色变暗,渗出较婴儿期减少,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肥厚。此期皮肤非常干燥,全身瘙痒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青少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
指12岁以上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也可直接发生。好发于眼周(眶周黑晕)、颈周、肘窝、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手掌和脚掌部位明显(掌纹征)。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肥厚性皮损,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大多数患者在20岁后病变逐渐减轻,少数严重者可持续至老年期。(如图4)


图5:特应性皮炎—青少年期
13岁男孩,面颈部(B)、躯干、四肢(A)弥漫分布大量红斑、丘疹、鳞屑、苔藓样斑块及色素沉着,累及双侧乳头及乳晕,以小腿及足踝周围最重。
特应性皮炎的其他皮肤表现
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伴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隙(图6-A)、鱼鳞病、掌纹征(图6-B)、毛周角化症、Dennie-Morgan眶下皱褶(图6-C)、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图6-D)及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等特殊体征,都是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

图6-A 耳根裂隙

图6-B 鱼鳞病及掌纹征

图6-C Dennie-Morgan眶下皱褶

图6-D 白色糠疹
特应性皮炎可能继发的皮肤感染
在此前关于《宝宝秋季护肤》的科普中我们曾提到,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屏障的作用之一是抵御外界环境刺激和微生物的入侵。患了特应性皮炎后,皮肤的屏障由于长期的炎症和搔抓而受到了破坏,因而无法抵御各种病原入侵,易继发各种皮肤感染。
细菌感染:
脓疱疮:这是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结果,具体详见往期科普【脓疱疮1、2】。

病毒感染:
Kaposi水痘样疹:是由于AD继发了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表现为在特应性皮炎的皮肤损害上突然发生的水疱性皮疹。患儿常有发热,水疱迅速变为脓疱,顶端有脐凹。

传染性软疣:是由继发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具体详见往期科普【传染性软疣1、2】。

真菌感染:如容易继发马拉色菌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皮肤念珠菌病等等。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