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停药不可取,抗病毒治疗需持之以恒

慢性乙肝的治疗与急性疾病不同,存在易进展、易复发、难以彻底根除的特点,因此,一般需较长时间(2~3年以上)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全面认识、短期疗效不明显、经济负担等,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后未能全程坚持治疗便中途放弃,或症状刚刚出现好转就急于停药。这样做的危害非常大,甚至是危险的。随意停药风险大。慢性乙肝的严重危害在于进展导致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的严重并发症,而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则是造成乙肝不断进展的根本原因,乙肝病毒可在体内以每24小时10的12次到13次方的水平高速复制,但病毒活跃程度并不直接表现为疾病严重程度。由于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如果患者以治感冒的态度对待慢性乙肝治疗,认为症状好转就可以停止治疗.就会落入乙肝病毒设下的“陷阱”。倘若在乙肝病毒被持续有效抑制前就停止治疗.潜伏的乙肝病毒会再次大量复制,造成前期治疗效果功亏一箦。不仅如此.还可链引发疾病加重或病毒耐药.使得后续治疗更加困难。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坚持一定疗程的治疗,就是为了使乙肝病毒得到持久的抑制.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疵发生的风险。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昵?

1.目标和方案要切合实际

在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查之后,如果确认适合开始抗病毒治疗.首先应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个合适的治疗目标。这个目标不仅应该考虑使患者有最大几率收获满意的疗效,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如经济承受能力、生活和工作习惯等。临床上常用“双达标”(乙肝毒DNA检测不到和e抗原血清转换)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治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患者远期预后得到极大改善.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选用快速强效抑制病毒、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药物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坚持1~3年的治疗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但不管药物本身的疗效多么出色.如果脱离患者的基本情况,都很难坚持下去.可以说治疗还未开始就失去了成功的希望,因此疗程的长短是在治疗开始以前就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良好的治疗目标和方案需要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其他全面情况后做出。患者也应该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将自身的情况充分展示给医生,便于医生做出台理的决定。

2.合理安排落实到位

治疗方案确立后.需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措施确保患者能够按照预定路线坚持治疗。医生可以将整个疗程的大致情况介绍给患者.包括每个阶段分步的治疗目标、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应对等等.使患者能够心中有数.建立坚持治疗的信心。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口服药物治疗,最好坚持每天定时服用;对于干扰素则最好做到每周定日注射,由于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意外的情况影响定时用药.因此需要事先有所准备.将这种意外的影响降到最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日程表,除了提醒自己坚持用药外.还应将各种检查、复诊的时间明确列出.避免遗忘。坚持治疗不仅仅包括坚持用药,复诊检查也同样不该忽视。通过复诊.一方面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阶段性目标是否达到.做出维持现有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的决定.另一方面患者能够看到治疗的效果,更加坚定治疗成功的信心。

3.治疗达标后需科学停药

在这里需要提醒患者朋友.如果抗病毒治疗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不要认为万事大吉而急于停止治疗。还是以双达标为例.根据我国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求:e抗原阳性的患者实现“双达标”及ALT复常后,还至少巩固治疗1年,疗效不变方可考虑停药;e抗原阴性的患者实现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及ALT复常后.还需至少巩固治疗1年半。疗效不变才能考虑停药。可见治疗选标后需要一定时期的巩固治疗,患者同样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巩固治疗的目的是让被抑制的乙肝病毒从此“抬不起头”.从而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估,在合适的时机帮助患者顺利停药。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