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与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流行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长。目前,我国一共进行了6次糖尿病发病率全国普查,1980年,糖尿病发病率仅为0.67%,30多年过去了,2013年最近一次全国普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1.6%,糖尿病患者接近1.5亿,成为世界糖尿病人数第一大国,可怕的是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为50.1%,两项加起来是61.7%,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6人血糖不正常。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可是它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较低,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尚未确诊。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现有的医疗条件还不能根治,一旦确诊将终身为伴。所以很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严重的高血糖可以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上应用胰岛素补充治疗。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来势凶猛,约占5%。
Ⅱ型糖尿病:原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逐渐被破坏。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约占90%以上。
妊娠糖尿病:指妇女在妊娠期间出现的血糖升高,必要时适当使用胰岛素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后需要重新确诊。
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很少见,是已知病因的糖尿病,比如药物、胰腺损伤、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控制住原发病,血糖也就正常了。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包括血糖升高引起的症状,还有并发症、合并症的症状。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还可能有口干、口渴、乏力、出汗、皮肤瘙痒、反复牙龈炎、泌尿系感染、伤口不愈合等症状。并发症表现为视物模糊、失明、手脚麻木、感觉异常、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蛋白尿、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根本无症状,通常在健康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要清楚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血糖3.9~7.8mmol/l。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1.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无糖尿病症状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必须改日复查,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糖尿病的危害
过高的血糖随血液循环流遍体内各个器官,所以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高血糖使患者感到口干、口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伤口不易愈合等不适。高血糖也容易引起感染,比如出现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牙周炎等口腔感染,足癣、灰指甲、阴道炎等真菌感染,肺结核、膀胱炎、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其次,严重的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物不清、眼底出血,易诱发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容易产生感觉异常,出现疼痛、胃瘫、腹泻、便秘、认识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糖尿病下肢病变。
糖尿病危害严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定要健康、规律、科学生活,避免这“甜蜜的杀手”来到我们身边。
经调查发现,在所有糖尿病足患者中,包括零级没有创面的患者,大约有6成病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调症状。我糖足中心一直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营养干预。
怎样进行营养干预?
病人的营养状况的确会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病人生病期间都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供身体吸收,比如骨折手术多喝骨头汤,因为充足的营养供应对康复有利。同样,对于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会伴有持续且大量的血浆渗出及蛋白质的流失,创面组织甚至全身炎性反应亢进,此类患者需要蛋白质及其他供能物质补充,因为创面的恢复、细胞的增殖、组织的增生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当患者营养匮乏时往往会给治疗拖后腿,创面往往恢复比较慢。
在饮食干预上,我们会对患者进行营养方面的科学评估,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治疗计划,并对患者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比如糖尿病足患者大多都对蛋白质营养缺失,我们会让患者在食堂炖一些骨头汤、鸽子汤、鸡汤类的滋补汤品,以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当然蛋白质的摄入也根据病人情况来定,例如合并有肾脏功能损伤的患者,就不能盲目补充,并且要减少豆类等植物性蛋白的摄入。
由于糖尿病足是属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致使病毒侵蚀,造成的身体局部感染。同时也是自身生活方式性疾病,即食源性和医源性疾病,遗传基因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感染、均衡饮食,合理运用营养干预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
时下,喜喝酸奶的人很多,有些人每天都要喝1-2杯,甚至更多,大家普遍认为酸奶有益健康,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我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认识,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人群并不适合喝酸奶。
酸奶由牛奶发酵而来,含有益生菌,另外还添加了白砂糖。益生菌有调整肠道菌群的功能,酸奶能给人体提供蛋白质营养,其含有的糖分还能够给人体提供一定热量,这是酸奶对人体有益的方面。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因为酸奶含有糖分,对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中医认为白砂糖味甘、性凉,因其性凉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对于胃阴不足、胃火较旺的人群有益。味甘入脾有补益作用,但多食甘味反而有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对于一些湿气较重的患者,甘味还能助长湿气,也不适宜,这种湿气较重的人容易腹胀,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而厚腻。由于酸奶需要保持益生菌的活性,需要冷食,对于一些脾胃虚寒的人群也不适宜,这些人群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部冷痛,大便稀溏,一吃冷的食物就容易腹泻。
总得来说,两类人群不宜喝酸奶,一类是脾胃虚寒的人,另一类是湿气较重的人。总而言之,糖尿病足在治疗中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非常关键的,身体一切的源头都在营养的支持,所以患者需遵医嘱服,合理安排均衡的营养摄入,对糖尿病足的康复有决定性的意义。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