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患者怀孕会有哪些危害?

杨希娟个人号
关注

地中海贫血是种血液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分轻、中、重三种类型。所以说遗传的几率比较大,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甚至有致畸的可能性,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丧命。那么要是孕妇地中海贫血怎么办呢?地中海贫血对胎儿的影响是什么?

地中海贫血的症状

患上了地中海贫血之后,症状也是很明显的,会因为地中海贫血而感到头晕目眩,嘴唇发白、心悸气短。如果出现了以上状况应该去做一个血常规的检查,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免症状更加严重。

地中海贫血怎么办?

要是夫妻双方中一人有此病,怀孕后对胎儿是没有影响的,就算会遗传也是不严重的。但夫妻两人都是地中海贫血患者,就算是轻度的,也会让胎儿患病率重型达到25%,中型达到25%,轻度的到达50%。因此,想要一个健康的宝宝在怀孕前,男女都必须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这也是为生健康宝宝的唯一途径,要是真怀孕了,被检查出胎儿地中海贫血严重,最好的办法只能终止妊娠。

如果胎儿检查没有问题,或者只是轻度地中海贫血,那么就可排除地中海贫血会有此病的威胁了,那准妈妈也可安心的养身子,让宝宝健康的成长。

地中海贫血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1、孕妇怀孕,胎儿被检测出有重度的地中海贫血,医生都会建议孕妇停止妊娠,进行人工流产。重度的地中海贫血胎儿,在子宫内就无法发育好,就算出生也是一个畸形儿,或者会很早就夭折,对于这情况,目前医学上也无法解决这种情况,所以只能停止妊娠。

2、中度地中海贫血的宝宝,可能很顺利的出生,但是如果一旦病情发作,就必须要就医接受长久而痛苦的治疗。如果保养得好,一直也未有发病,可以支撑到中年,并且还可以生儿育女。

3、最后就是轻度的地中海贫血,这种患者就是最幸运的了,可以正常的生活,寿命也正常一样,没有差别。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缺铁的情况,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头晕。

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孕妇吃什么好?

怀孕了之后,为了身体健康,也要适当的补血,一方面要吃药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平时多吃一些有补血效果的食品,对于健康也是有利的,比如说红枣、枸杞、猪肝等,都具有补血的作用,平时要多吃这些食品适当的,进行补血,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利的,保证孕妇的身体健康,才不用担心胎儿的安危。

地中海贫血的遗传性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典型的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疾病,这就意味着如果母亲和父亲都是隐性地贫基因的携带者,他们双方轻型的时候是没有临床表现的,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所以你看不出来他具有地中海贫血,但是如果他们两个结婚以后,在生育的后代,就会出现2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正常,第二种是基因携带者。这个基因携带者有一种是跟母亲一样,有一种是跟父亲一样,还有一种是最重的,我们说的重型地贫。 

地中海贫血的危害

如果胎儿是重型的α地贫,孕早期可能流产,孕晚期出现严重的胎儿水肿,导致孕妇难产或者死产。这种胎儿出生后,一般在 24 小时内婴儿就会死亡,由于并发胎盘异常增大,引起孕妇分娩过程宫缩乏力大出血,所以无论对孕妇、对胎儿都是影响很大的。 

重型的β地贫患儿出生半年后会出现一个进行性、加重性的贫血,自然情况下一般在10 岁左右夭折,给家庭带来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是非常巨大的 。

部分中间型α地贫,它跟重型的β地贫是相似的,因为他会出现相对比较重的贫血状况,这种小孩可能需要经常输血来维持生命。

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首选的预防措施。

婚前检查!

孕前检查!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重型α地贫儿在出生前或者出生后,会迅速的死亡。β重型地贫儿会出现贫血严重的症状,如无治疗机会很多在未成年前就夭折。对家庭和社会影响非常大。这两种重型地贫我们都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关键是预防,因此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产前诊断方式:

对胎儿地中海贫血诊断的最佳方式为对培养羊水细胞或绒毛进行DNA分析,即10-12周取绒毛活检或15周后羊膜腔穿刺采集羊水细胞进行DNA检测。

哪些人需要产前诊断?

如果一方是α,另外一方是β,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后代是不会产生重型地贫的。只有双方是同样的α地贫或者同样的β地贫的情况下,他们的后代才有可能产生重型地贫的可能。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对象:

1. 曾生育过重型或中间型的α、β地贫患儿的夫妇。2. 夫妇双方都是α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

3. 夫妇双方有一方是α地贫基因携带,配偶是β复合α地中海贫血,需要做胎儿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产前诊断。

4.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β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孕期需要给胎儿做β地中海贫血和α地中海贫血两种基因的诊断。

5.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β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孕期需要对胎儿做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