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有关的化验单,你看的懂吗?
前言:经常有患者发来医院的化验单,希望营养一线治疗的小助手给看一下,仿佛如此,就会很放心。普通人拿到化验单时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值常常处于“蒙圈“状态,那么和营养相关的指标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主动掌握自己身体营养的状况与变化。
【4种筛查和指标异常可提示营养不良】
² 血清蛋白测定:
白蛋白(ALB) | 正常值:35~55g/L | 28~34轻度不足;21~27中度不足;<21重度不足 |
转铁蛋白(TF) | 正常值2~4g/L | 1.5~2.0轻度不足;1.0~1.5中度不足;<1.0重度不足 |
前白蛋白(PA) | 正常值0.2~0.4g/L | 0.16~0.2轻度不足;0.1~0.15中度不足;<0.1重度不足 |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 正常值0.027~0.076g/L | <0.027g/L用来特异地诊断早期营养不良 |
血红蛋白(Hb) | 正常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 男性<120g/L,女性<110g/L,提示贫血或营养不良 |
5种蛋白降低,代表身体可能出现了这些情况:
l 白蛋白(ALB):见于肝功能障碍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
l 转铁蛋白(TF):见于急性感染、重症肝病、营养不良、严重烧伤等。
l 前白蛋白(PA):见于炎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l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见于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低蛋白血症以及吸收不良。
l 血红蛋白(Hb):见于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两大类。后者主要有贫血、失血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营养消耗
具体身体表现有:头发稀疏、皮肤干燥、指甲易脆。其次,人体的免疫能力明显降低,容易感冒生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肌肉松弛等。
举例:患者,女,28岁,近期自觉体力下降,疲倦无力,精神萎靡,记忆减退,正常工作已难以支持;做有关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可见上述血清蛋白化验检查结果均呈现出明显降低。此女性可评价为营养不良。
指南指出:通过肠内营养(EN)途径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既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素、纠正代谢紊乱,又有利于维护肠道正常功能;补充蛋白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功能。
研究显示,ONS组相对常规饮食组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² 测定氮平衡:
它能反映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通常以氮平衡来测试人体蛋白质需要量和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最可靠、最常用的指标,氮平衡异常代表体内摄入蛋白质不足,具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举例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男子,每天都会从身体代谢中排出3.2克氮,相当于20克蛋白质,这也就是说这个男子,每天至少要摄入20克优质蛋白质,才可以维持肌体内正常的蛋白质代谢。
² 看肌酐-身高指数(CHI):
它是衡量肌蛋白消耗量的指标,能够衡量骨骼肌亏损程度;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24小时肌酐排出量约为23 mg/kg体重(男)和18 mg/kg体重(女)。
ü CHI=检测者24小时尿中肌酐排出量(mg)除以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肌酐排出量(mg)
ü 评定标准:检测者与健康成人对比,90%~110%为营养状况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
² 查免疫功能:
看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简易方法。
正常值:(2.5~3.0)× 109/L;轻度营养不良:(1.5~1.8)× 109/L;中度营养不良:(0.9~1.5)× 109/L;重度营养不良:<0.9× 109/L
TLC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免疫缺陷病和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等。
总结:经过这次的学习,您是否对“天书”一样的化验单有了更深的了解?下次再看到那些指标和数字时,尝试着也给自己做一个初步的“诊断”吧,如有异常,一定要注意!慢性病患者更需要熟悉自己身体的营养状态,及时做出纠正,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辉. 营养状态的化验检查[J]. 中国社区医师, 2003(1):41-41.
2.张宝凤. 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判定及营养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3.中国慢性肾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
4.经肠内营养补充谷氨酰胺对血清蛋白的影响. 2016, 32(15)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