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问题指导

吕园园个人号
阅读量:403
点赞量:3
关注

腹泻的宝宝:妈妈上火,吃油腻及牛羊肉等易上火的食物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先吃益生菌(思连康、妈咪爱),间隔一个小时吃胃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或者鞣酸蛋白酵母散),再间隔半个小时吃胃蛋白酶,按照说明服用。如果两三天没有缓解,或者大便里有粘液、血丝、腥臭味,考虑为感染肠炎,需要化验大便,直接排便,接到干净的保鲜袋,一个小时内送检。如果大便化验有白细胞,需要黄连素灌肠消炎治疗。伴有呕吐的情况,需要禁食四个小时,可以口服益生菌和胃蛋白酶。如果大便化验正常,大便持续出现血丝,考虑为母乳或奶粉过敏,少量血丝,可以继续口服益生菌和胃肠黏膜保护剂,如果出血量较多,可以断奶或者喝深度水解奶粉。需要口服甘草锌增强黏膜抵抗力。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D和钙,孩子表现为惊大、胆小,脾气暴躁,出汗多,睡觉不实、夜啼,眼窝发青,新生儿会有四肢、下颌颤抖,随年龄增长出现枕秃、方颅、肋骨外翻、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X型及O型腿,严重时会有无热性惊厥等。生后2周开始按照预防量补充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剂到2周岁,钙剂每年至少补充4个月,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到医院根据医生指导按照治疗量补充。保证每天2到4个小时的阳光照射,如果有积食的孩子,补充维生素是吸收不了的,所以要注意调整脾胃!

湿疹、尿布疹:可以擦美宝湿润烧伤膏。如果皮疹比较红,合并感染,可以加百多邦软膏,与美宝湿润烧伤膏1:1混合,一天三次。干性湿疹:金盏花面霜,雅漾润肤露等随时擦,注意皮肤保湿。

寻麻疹:吃一些食物、药物,睡在潮湿的环境,出汗以后见风……,会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持续半个小时左右会消退,但会反复出现皮疹,而且特别痒,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皮疹处擦羌月等祛湿消肿的软膏和炉甘石洗剂,口服维生素AD和钙剂。这样的孩子是皮肤免疫力下降。

鹅口疮的治疗:制霉菌素和维生素AD丸混合,涂抹口腔,一天三次,坚持四五天。制霉菌素的糖衣挂掉。口服甘草锌,增强黏膜抵抗力,这样的孩子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反复,家长注意口腔卫生。

发烧的宝宝:发烧超过38.5度,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口服布洛芬糖浆退热,退热药作用时间是四~六个小时,药物失效后,会反复发烧。只到炎症彻底消退后,体温才能恢复正常。三个月以下的宝宝只能用物理方法退热,不要用退烧药,可以冷水敷头,温热水擦腋窝、手脚心、大腿根,也可以做推拿手法,建议尽量到医院详细查体,化验血常规,确定是什么感染,对症使用消炎药,感染控制住了,体温恢复正常。

感冒的宝宝:流鼻涕,打喷嚏为感冒初期,可以多喝热水,热敷额头、鼻根部,配合小儿推拿手法,口服健儿清解液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精神状态不好需要及时就医。

幼儿急疹:人类疱疹病毒感染,一周岁的孩子,第一次发热,有可能是出幼儿急疹。孩子反复发烧3整天,会有超高热达到40度,但发烧间歇期,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吃奶没有影响,不咳嗽,嗓子没有疱疹和化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可以口服清热解毒的药物,发烧的时候使用退热药,避免热性惊厥。发热退了以后,从头面部到躯干、四肢出现淡粉色斑丘疹,持续3、4天消退,出疹子的时候孩子会很闹人,可以正常洗澡护理,但需要忌口,不能吃海鲜、韭菜等发物食物。

热性惊厥:5周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2周岁以下,发烧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出现寒战,突然四肢强直、抖动,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或者咬牙、口周青紫,持续约2、3分钟缓解,缓解后精神状态很好,意识清楚。需要及时退热,注意头部降温,预防咬舌和跌倒,必要时口服安定片可以避免惊厥发作。首次发作的患儿建议到医院拍脑CT或者查脑脊液除外脑炎和脑出血等,一周时间后查脑电图除外癫痫。

哭闹、安慰不缓解的宝宝:消化不良、积食、感染性肠炎等会导致腹胀气、肠绞痛;缺乏维生素AD和钙导致佝偻病也会夜啼。要纠正原发病,哭闹才能缓解。哭闹的时候要直立抱着孩子,在孩子不哭闹的时候顺时针按摩肚子,做排气操。如果伴有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不让碰肚子,需要来医院就诊,警惕肠套叠。

积食的宝宝:吃多了,吃一些伤脾胃的食物,吃火奶等,会出现舌苔比较厚,口腔有异味,打嗝放屁,大便不规律,晚上睡觉不实。可以口服益生菌、胃蛋白酶等促消化药一周左右,清淡饮食。可以做小儿推拿辅助治疗。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