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背后的故事 | HIV暴露后预防应该怎么做?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全世界面对的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各界机构的努力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注射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1],而近些年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性传播已经成为更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高危性行为之后的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成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更需要注重的问题。
PEP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2]。那么PEP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呢?有哪些注意点呢?来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洪可医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例典型的PEP案例,一起来看看其带来的新启发~
案例回顾
▌基本情况
男性,29岁;
发生男男口交(有射精在口中)、戴套肛交行为9小时,事后对方经HIV检测试纸检测阳性,咨询HIV阻断治疗来院。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有男男性行为史5年。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PEP适用性评估
1、适用人群评估:成年男性,有完全行为能力,符合PEP标准
2、暴露时间评估:HIV暴露发生的时间9小时,小于72小时,符合暴露后预防的基本要求
3、暴露风险评估
暴露源分析:对方HIV试纸检测阳性,为可疑HIV感染者,对方HIV治疗情况不详
行为风险评估:口交过程中,未带安全套,有接触对方精液,口腔表面为粘膜,自诉经常牙龈出血,口腔粘膜不完整,传播途径成立;患者为接受肛交方,全程戴有安全套,无体液交换,传播途径不成立
■ 结合以上结果,判定存在HIV暴露风险,决定启动PEP
▌PEP启动
1、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受试者条件,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共12周)。
2、实验室检测:
3、用药方案:
处方:比克恩丙诺片(BIC/FTC/TAF),一盒,一片口服,1次/日,口服28天
▌PEP随访
发生HIV暴露后第2周、第4周、第12周需到本门诊进行随访,并进行相关检测;第12周补充咨询者检查数据,完善《武汉市艾滋病非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第4周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HIV抗体阴性;第12周再次复查HIV抗体阴性,梅毒、丙肝抗体阴性,预防治疗成功。
病例医生介绍
洪可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艾滋病科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结核病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预防医学会性病艾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级科研研究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 5篇。
案例总结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对PEP的定义是指人经破损皮肤、粘膜及非完整的皮肤接触了具有潜在的HIV感染性的血液、组织、病毒提取物或其它体液,而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期阻断感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本案例中,PEP的具体措施3个关键:①评估风险:对适用人群进行评估,包括HIV的暴露时间是否在72小时以内、判断性伴侣的感染状况、评估体液是否通过口腔等部位接触到粘膜。②启动治疗:评估为存在HIV暴露风险后,立即用药阻断。③最后定期开展后期随访。
选择用药时,可考虑能快速抑制病毒、安全性好的比克恩丙诺片。该药物是HIV三合一复方新药,含有比克替拉韦50mg/恩曲他滨200mg/丙酚替诺福韦25mg,比克恩丙诺片是强效骨干药物与创新整合酶抑制剂组成的抗病毒三联单片制剂,作为目前唯一的单片阻断方案得到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的推荐。
案例启发
■ 1.PEP实施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在72小时内进行?如果超过72小时应该如何处理?
PEP实施过程中,需要在72小时内进行,因为动物试验发现,72小时后进行预防治疗,效果很差,而在24小时成功率最高,因此,原则上是尽早。
■ 2.作为单片阻断方案(比克恩丙诺片)有哪些优势?
作为单片阻断方案,比克恩丙诺片的优势有服用方便,1片/日,副作用小,对骨骼、肾功能等要求不高,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比较适合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PEP效果好,另外药物经济学更优,较TDF/FTC+DTG更具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