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无声的癌症,该如何早发现?这几个筛查越早做越好丨科普音频

黄福喜个人号
阅读量:2163
点赞量:1
关注

2020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占约全球50%,并且很多人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

那么,肝癌究竟应该如何早发现早治疗呢?哪些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应该如何进行筛查?带着这些疑问,接下来,我们邀请到了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黄福喜教授为大家讲解肝癌筛查的相关知识。

01 肝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要了解肝癌高危人群,首先要知道肝癌的发病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不管乙肝还是丙肝,都是肝癌的罪魁祸首。

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与乙肝感染相关,因此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此外,经常酗酒的人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炎,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还有经常吃腌制的食品,如咸菜、酸菜等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长期吃发霉的食物,长期肥胖、营养过剩,或者本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人群,也都是高危人群。

我们常说的肝癌三部曲,就是指肝炎-肝硬化-肝癌,因此,肝硬化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之一。

02 高危人群应该多久进行一次筛查?

那么肝癌筛查多久做一次呢?不同的人群筛查的频率不同。

低中危人群:指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每年监测一次;

高危人群:指有1个或2个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

极高危人群:指有不止一个的危险因素或者属于肝癌治愈人群,这类人群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增强CT或MRI检查。两种检查交叉进行,相当于每3个月就要检查一次,一次是常规的腹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一次是CT或MRI。

这样很多患者可以发现早期肝癌,早期肝癌往往都是小肝癌,只要进行很小的微创手术就可以治疗。

03 怀疑得了肝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当怀疑自己得了肝癌,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等确诊是否为肝癌。

血液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分析、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肝炎病毒指标等。血液检查是基础检查,用于判断身体的状态,了解是否合并有肝炎,了解肝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CT和磁共振成像等。其中B超是一种比较经济方便的检查,可以筛查有无占位,一旦发现占位,则需要进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CT最能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肿瘤血供丰富程度等;磁共振成像对鉴别肝脏小肿瘤、小结节特别有用。

组织活检包括穿刺活检等,一般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比如影像学不太典型的情况下,或者有医保和保险的需要,可以协助确诊,或者临床研究基因监测等。对于缺乏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内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对于肝癌的确诊、指导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

在临床上,甲胎蛋白检查对肝胆系统来源肿瘤有较高特异性,再加上典型的影像学诊断,一般就可以确诊,如果影像学检查不典型,可以进一步做CT或磁共振检查。这些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肿瘤有很大的意义。

只要能早期发现肿瘤,只要肿瘤的数量不是太多,体积不是太大,在临床上有很多微创的治疗手段能够治好肝癌。

参考资料: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18.V1

[2] 外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肝癌电子杂志,2021,8(1)1-15.

[4] 应对肝癌专家谈.蔡建强主编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