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防治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就是错把哮喘当成支气管炎。有的患者反复咳嗽、气急,到个别基层医院就诊,医生却一直按支气管炎给予治疗,虽然每次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但症状反复发作,长达数年。而患者到有呼吸专科的医院就诊后,经肺功能、拍片等 检查,最后诊断为哮喘病,按哮喘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才得到完全控制。因此反复咳嗽的患者不要随便按“支气管炎”治疗,而应该到呼吸专科就诊,诊断清楚后再治疗。

误区二是忽视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指长达8周以上的咳嗽。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咳嗽病因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我们老百性可能不太会把咳嗽当回事儿,觉得吃点消炎药及止咳药就可以了,但往往效果不好,而按哮喘治疗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患者,我们要想着做肺功能等检查以鉴别是否为哮喘。

误区三是哮喘无药可医,无法控制。目前,虽然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根治哮喘,但哮喘防治已经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关键在于患者通常能不能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80%的哮喘患者可控制其不发作,患者不用额外用药,夜间不受影响,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误区四是用药后症状没了就表示哮喘好了。引起哮喘的根源主要是气道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目前只能通过长期规律地吸入激素才能有效控制。在使用缓解药物后(如支气管扩张剂),虽然症状会暂时消失,但是并不表示哮喘已经痊愈,仍要继续坚持治疗。

误区五是对激素治疗存在两个极端。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态度:拒绝和过份依赖。许多患者对激素怀有恐惧心理,拒绝用药或擅自停药。当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少患者会通过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或茶碱暂时控制哮喘症状,但症状缓解后则不再持续正规治疗了。而部分患者则过份依赖口服激素,长期应用口服激素来控制哮喘症状,口服激素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是全身用药,长期大量服用后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相对于吸入剂局部用药的危害性要大得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经研究证实,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一些局部反应,比如说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等,可以通过漱口减少副作用的产生。患者可以短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症状控制后则需要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然后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升阶梯或降阶梯的治疗,最终达到哮喘的良好控制。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