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乙肝,结局千差万别,为什么?
慢乙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大量研究表明,乙肝病毒(HBV)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其引起的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的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
简单的讲,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不是病毒直接破坏肝脏,而是人的免疫(抵抗力)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造成肝损伤。
打个比方:老鼠(乙肝病毒)跑到墙里(肝脏)洞里,不会把墙(肝脏)咬破,而是家主(抵抗力)敲墙倒壁打老鼠(乙肝病毒),把墙(肝脏)打破了,掉的满地碎片(转氨酶),说明肝炎发作了。有时,确实把老鼠打死了,就是“乙肝自愈”(从来没有吃药,也没有感觉,也没有用过疫苗,一化验,表面抗体阳性,或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
有时,把老鼠打昏了,没死,以后还可能活过来,就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小三阳,病毒测不到,转氨酶一直正常,医生建议暂时不吃药,但要定期复查)。有时,下手下重,整个墙壁打翻了,房子也会倒塌,就是“肝衰竭”(此时黄疸急剧升高、呕吐、腹痛,死亡率很高,必须紧急住院治疗,甚至需要肝移植才能活命)。
有时反复敲打又修补,老鼠没死,结果两败俱伤,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时,转氨酶反复升高,需要抗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果)。有时,主人一开始就置之不理(医学术语:免疫耐受),老鼠也不咬墙,但一有机会就跑到隔壁家(传染别人)闹事,这就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种情况大多属于母婴传播,大三阳,病毒高,转氨酶一直正常,B超也无殊,医生也不给吃药,只是建议定期复查)。
总之,同样是“乙肝”,为什么结局差别这么大?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应答)。所以要改善自身免疫力,如健康饮食、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平衡的心理,也要避免其它损肝因素如饮酒、肥胖、不必要的损肝药物等。
那么,你的乙肝感染到底处于什么状况,需要到专科检查,找专业医师分析。虽然乙肝的结局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身抵抗力,但是根据目前医学科学的进步,在某些有抗病毒的指征的时候,抗病毒药物可以起关键的作用,帮助人体控制甚至清除病毒。
我国2019指南:乙肝抗病毒,更积极!
乙肝病毒(HBV)是引起慢乙肝的“元凶”,病毒侵入肝脏细胞、复制繁殖、潜入细胞核内影响正常人体基因,引起炎症,长期以往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HBV肯定是对人体不利,最好从人体清除。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医学在乙肝抗病毒的临床与经验,已经算国际前沿。
目前乙肝一线抗病毒药物,已经基本上可以克服耐药等后顾之忧,副作用也基本可以把控。所以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9版),乙肝抗病毒,更积极!
指南建议:
1、化验HBV-DNA阳性的慢乙肝,若其肝功能转氨酶持续异常高于正常值,要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2、乙肝肝硬化,只要测到HBV-DNA,均建议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3、肝硬化腹水者,只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4、肝穿刺,发现炎症或纤维化中度以上,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5、家人中有肝硬化、肝癌的,只要测到HBV-DNA,均30岁以上要抗病毒治疗。
6、“肝弹检查”(Fibroscan)提示明显纤维化。
7、有乙肝相关的肝外表现(肾脏、血管、神经损害),只要测到HBV-DNA,均建议行抗病毒治疗。
总之,我国最新版指南,对乙肝抗病毒更加积极,不少以往认为可以暂时不必要抗病毒治疗的情况,现在考虑建议抗病毒治疗,因为可以大大减少未来肝硬化、肝癌的危险。
所以,大家要全面检查一下,让专业医师帮助分析,应该要处理HBV的越早抗病毒获益越多。
而且我们目前的社保,对慢乙肝的福利也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性价比挺高。但是不建议自行随便用药,否则弊大于利,毕竟,还需要专业的指导,这样可以趋利避害。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