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的注意!城市疫情或蔓延到农村,重症高危人群可以这么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春节将近,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城市的疫情有可能蔓延到农村。
农村地区的老人居多,平时在家不出门,因为春节人员流动、走亲访友,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给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再加上老年人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几率更大,如何做好农村老人的防护、避免重症成为很多家庭关心的头等大事。
出现哪些症状属于重症/危重症?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其中,成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属于重症患者:
(1)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属于危重症患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但感染者基数庞大,重症绝对人数也不容忽视。”
保证营养多样化有助于保健康、防重症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张文宏指出,营养是救治感染者的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对于脆弱人群来说,保证营养多样化非常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一旦感染,他们也有“武力”能与病毒对抗。
家人或陪护人员可以根据老人的肠胃情况,选择让老人增加鸡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品的摄入。而且每日饮食尽量涵盖谷薯、果蔬、肉、蛋、奶、豆类等,满足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如果肠胃比较脆弱,可以优先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人在感染初期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万一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血氧值降到95%以下等情况,会有演变成重症的倾向。
因此,家中如果有高龄老人,可常备血压仪、血氧仪,主动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这有利于尽早发现重症化倾向,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积极接种疫苗(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外出戴好口罩、减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注意消毒等,都是预防重症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 生命时报《养老院版防重症经验来了,6个方法同样适合居家的老人》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