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达标危险因素越多,发生PAD的风险越高
腿疼、脚麻、行走困难……这些症状你是否熟悉?它们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早期信号。别不当回事,今天就来为你揭秘不达标危险因素与PAD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PAD?
PAD是指发生在四肢动脉的硬化闭塞性疾病,表现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肢体缺氧、疼痛等症状。据统计,我国PAD患者已达数百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二、不达标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越高。
2.血压:高血压是PAD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促进动脉硬化进程。
3.血脂:高血脂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血栓形成,从而引发PAD。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风险较高,合并PAD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5.吸烟:吸烟会加速血管老化,降低血管弹性,增加PAD发病风险。
6.肥胖:肥胖人群患PAD的风险较高,减肥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三、如何预防PAD?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制饮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适量运动: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
3.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胖。
4.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
5.定期检查下肢动脉:如发现下肢动脉搏动减弱、疼痛、脚部皮肤变薄、趾甲变厚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四、如何预防外周动脉硬化?
1.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
2.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血管弹性。
3.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痉挛和动脉硬化,戒烟限酒对预防外周动脉硬化至关重要。
4.控制血压、血脂:及时就医,控制血压、血脂水平,避免超重和肥胖。
5.管理情绪:避免长期处于应激和焦虑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外周动脉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降压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血管内超声成像、旋切术和血管内药物给予等;手术治疗包括搭桥手术和血管搭桥术等。具体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变部位而定。
外周动脉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了解其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血管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外周动脉硬化,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不达标危险因素越多,发生PAD的风险越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治疗相关疾病,降低PAD的发病风险。同时,要加强下肢动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