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V耐药,你知道多少?
HIV感染者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是什么意思?感染者出现耐药的原因?如何避免耐药?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鸡尾酒疗法,即混合药物疗法)已经在全球治疗了1950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扩大治疗策略的实施,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接受治疗的人数将达到 3300万。在越来越多病人受益的同时,这种普遍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增加耐药毒株的产生和传播。
那么到底什么是艾滋病的耐药?
当人体一旦感染HIV病毒,病毒就会不断地在人体内进行复制,而新复制出的病毒会产生基因变异,病毒中遗传物质的微小变化会影响病毒的合成方式。基因变异甚至可以使感染者在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之后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对抗病毒药物起抑制作用的过程就是耐药。
一旦产生耐药性,意味着药物无法阻止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蔓延与扩散,病毒载量会不断增加,对病人的免疫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最终会导致治疗失败。当然,也可以换其他药物继续进行治疗,但选择范围将会变窄。并且,假如感染者对某药物产生耐药性之后,也会对同种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即使你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例如,如果感染者对奈韦拉平产生了耐药性,他很可能也会对依法韦仑产生耐药性,反之亦然。)
出现耐药的原因是什么?
1、服药依从性差,包括中断、误服、漏服以及延迟服药(因此,我们建议感染者最好定时吃药并且不中断,不能断断续续地服药);
2、基因突变是HIV耐药性产生的根源,由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其基因有很高的变异特征:
(1)高错误率的逆转录酶,使其复制时,不能及时切除错误引入的核苷酸,约每个复制循环中就会发生一个错误使病毒复制时发生随机变异;
(2)病毒快速的复制,估计每天一个HIV感染者要产生100亿个病毒颗粒,因此,每天至少有100000-100000的子代HIV出现单个位点突变;
(3)宿主的免疫及药物压力的选择作用,使相应的基因区有更高的突变频率;
(4)不同病毒株DNA之间的基因重组。
3、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由于以上原因,在治疗和未治疗人群中,就有可能出现如下两种耐药类型:
第一个就是原发性耐药,也叫做传播耐药。是指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本身就存在耐药性,原因多是HIV感染者本身感染的就是耐药性毒株;第二个为继发性耐药是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毒复制而发生的HIV基因突变存活并进而导致的耐药。
遏制HIV耐药的关键是及时检测:
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耐药状况,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耐药检测广泛用于HIV-1感染人群的耐药监测,以了解HIV-1耐药毒株流行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其次,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主治医生制定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此外,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的病人进行耐药检测,主治医生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并及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