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常

慢阻肺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是可防可治,各位慢阻肺患友应遵循医嘱、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并且坚持定期复诊,以尽可能减少疾病复发。本篇内容为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治疗误区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慢阻肺治疗的四大误区

1、治疗用处不大

“用药只是好一些但效果不大”,“老慢支,无法治”,不少慢阻肺患者对于治疗有诸多想法,有些索性不治,有些甚至拖到病情很严重时才开始治疗。事实上,药物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从近期考虑,治疗用药后可减轻症状,增强活动能力;从远期考虑,可以让慢阻肺急性发作频率减少。‍

2、治疗“见好”就收

很多患者在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就开始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随意停药。

疾病在“稳定期”:一旦见好就收,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治疗药物中,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首选药物。

疾病在“急性加重期”:一旦发生急性加重,立即进行就医治疗,运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尽快控制病情。‍

3、激素不能长期使用

不少患者认为使用激素副作用大,偶尔用用可以,但不能长期使用。如果患者因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有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反而会提高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

4、力气不足不宜活动

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坚持锻炼不仅能缓解气喘、胸闷的症状,还能预防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对患者是有益的。‍

二、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管理

01不吸烟,重防护:慢阻肺多由吸烟导致,吸烟人群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八倍以上,主动吸烟和吸二手烟均可破坏呼吸道黏膜的保护机制,同时烟草里含有较多有害物质,易加重慢阻肺症状,所以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的措施是戒烟,戒烟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另外,长期接触粉尘、烟油、污染空气的人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应注意预防,勤洗手,戴口罩。

02防感冒,避感染:这是防治呼吸道疾病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特别是老年人抵抗能力比较差,天气变化时易受凉导致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慢阻肺病情。建议天气变化较大时,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随时增减衣物,提高免疫力,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凉。

03避免接触污染环境:尽可能减少有害颗粒物的吸入以及有害气体的接触,在重污染的天气应该减少劳动和外出。

04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需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选择骑自行车、跳绳以及慢跑。

05定期做肺功能监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因素人群应该注重加强肺功能监测,及时发现慢阻肺,做好干预。

小结

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寒保暖。在雨雪或多雾的天气,不要外出,选择室内活动。在冬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室内要保持一定温湿度,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进行流感、肺炎等疫苗的接种以及定期口服免疫增强剂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果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医生治疗,控制消除感染。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