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抑制率高达99.8,创新艾滋病药物实力守护HIV感染者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目前AIDS仍不可治愈,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延长HIV感染者的生存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已广泛应用于HIV感染者的治疗。复方单片制剂比克恩丙诺片作为全新一代三合一HAART药物,具有快速、高效、持久抑制HIV的特点,为HIV感染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比克恩丙诺片作为一款三联复方单片制剂,由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强效骨干药物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F/TAF),与创新整合酶抑制剂比克替拉韦 (BIC)强强联合组成。
图1:比克恩丙诺片组成结构示意图
比克恩丙诺片的骨干药物F/TAF可阻断反转录酶,而BIC则可抑制病毒整合酶,阻断病毒整合到宿主DNA。双靶点联合,可强效阻断病毒复制和整合,从而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并持续抑制病毒复制[2-4]。
图2:比克恩丙诺片能够针对双靶点,强效阻断病毒复制和整合
整合酶的解离系数是在药物开发时候使用的一个参数,理论上来说结合时间越长,结合越紧密,药物活性成分从靶点脱落的可能性越小;一旦脱落可能会引起病毒的继续复制或整合,从而产生耐药突变。最新整合酶抑制剂BIC拥有创新的结构,其解离半衰期长达38h,长于多替拉韦(DTG)的16h,这表明比克恩丙诺片能够持久抑制病毒DNA复制,且具有很高的耐药屏障[5-6]。
图3:BIC和野生型HIV-1 DNA复合物解离半衰期最长
F/TAF与BIC具有明确的作用机理,比克恩丙诺片作为复方单一片剂,综合了F/TAF与BIC的优点,实现了高效持久抑制病毒的目的。
比克恩丙诺片不仅在作用机理上有着强效持久抑制病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高病毒抑制率在多项临床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在两项随机、双盲、对照Ⅲ期研究1489和1490中,共纳入了1274例HIV-1 RNA ≥500c/ml的初治成人感染者,随机分配接受比克恩丙诺片或阿巴卡韦(ABC)/DTG/拉米夫定(3TC)治疗。两项研究汇总分析显示[7-9],比克恩丙诺片在初治成人感染者中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至第4周时HIV-1 RNA下降平均值即达到3.3 log10,96周比克恩丙诺片的病毒学抑制率高达99.8%(PP分析)。
图4:汇总研究1489&1490,初治成人患者96周比克恩丙诺片的病毒学应答情况(PP分析)
并且比克恩丙诺片高效抑制病毒不受基线病毒载量和CD4水平影响[10],1489和1490汇总研究显示,在初治成人感染者中,无论是在基线CD4<200个/μl或HIV-1 RNA>105c/ml,甚至在基线情况最差:CD4<200且HIV RNA >105c/ml的感染者中,96周比克恩丙诺片治疗病毒抑制同样高效,均为100%。
图5:无论病毒载量或CD4计数如何,比克恩丙诺片的病毒学抑制率同样高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比克恩丙诺片一项长达4年的研究数据已经公布[11]。1489和1490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在完成144周的随机部分研究后,纳入开放标签扩展(OLE)研究。这项长达4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第192周时,99.2%的比克恩丙诺片受试者能够达到病毒学抑制(HIV-1 RNA<50c/ml,M=E分析),并且受试者的CD4计数相比于基线随时间逐渐升高。
图6:研究1489与研究1490在第192周时的病毒学抑制情况
这一系列临床试验数据均显示比克恩丙诺片能够长期高效抑制病毒,验证了比克恩丙诺片的长期疗效,也符合其高效抗病毒的作用机理。
小结
比克恩丙诺片作为骨干药物和整合酶抑制剂的复方单片制剂,能够长久实现高水平持续病毒学抑制,其适用于作为完整方案治疗HIV-1感染的成人,且患者目前和既往无对整合酶抑制剂类药物、恩曲他滨或替诺福韦产生病毒耐药性的证据[12]。比克恩丙诺片是全球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的HIV初治首选方案[13-15],服用方便,一天一片,不受食物同服限制,药物相互作用少,给HIV感染者带来了更为高效便捷的用药选择。
参考资料:
1.董正洪, 杨莉, 田红卫,等. 临床荟萃, 2010(13):2.
2.Van Tieu H, Taylor B S, Jones J, et al. Topics in antiviral medicine, 2018, 26(1): 40-53.
3.Bell E C, Vandenhende M, Caldato S, et al. J of Anti Chem, 2017, 72(9): 2681-2683.
4.Van Zyl G U, Bale M J, Kearney M F, et al. Retrovirology, 2018, 15(1)
5.Lazerwith SE, et al. ASM 2016. Boston, MA. Poster #414.
6.Tsiang M, et al. ASM 2016. Boston, MA. Poster #416.
7.Podzamczer D, et al. AIDS 2018. Amsterdam, NL. Poster THPEB038
8.Wohl D A, et al. The Lancet HIV, 2019, 6(6): e355-e363.
9.Stellbrink H J, et al. The Lancet HIV, 2019, 6(6): e364-e372.
10.Podzamczer D, et al. HIV Drug Therapy 2018. Glasgow, UK. Poster 119
11.Collins, Sean (Hindman, Jason). CROI 2021 Poster 2268.
12.比克恩丙诺片中国说明书.
13.Saag M, et al. JAMA,2020,324(16): 1651-1669.
14.DHH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Agents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HIV.2021.
15.European AIDS Clinical Society. Guidelines ver 10.1.Oc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