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会诱发肝癌!三类食物里比较多,要小心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573
关注

致癌物看不见摸不着,可一旦沾上,轻则致病,重则致命。

比如黄曲霉毒素,它是1类致癌物中的一种,只要摄入1mg就可能致癌。

106人死亡事件,揭开黄曲霉毒素的真面目

黄曲霉毒素最早是从火鸡身上发现的,但它被人熟知并重视,是源于1974年印度发生的爆发中毒性肝炎事件。

当时接连有397人出现黄疸,呕吐、厌食、发烧等症状,事后经过检测发现,这些病人是因吃了霉变玉米而发病。

因为那段时间连降暴雨,使玉米发生了霉变,而村民没有意识到霉变玉米里含有黄曲霉毒素。


​即便发现了源头,仍然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06人在此次事件中死亡。

为了让大家认识到它的危害,1993年,世卫组织就把它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

业界一致认为,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为什么这么说?以下数据可以证明:

毒性是剧毒农药的28~33倍,是砒霜的68倍;

1mg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导致癌症发生,一次性摄入20mg黄曲霉毒素,就足以导致一个成年人死亡。

它的危害主要针对肝脏:

1.黄曲霉毒素可诱发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

2.长期摄入黄曲霉素可对肝脏组织产生破坏,进而诱发肝癌。研究显示,全球4.6%~28.2%的肝癌发生归因于黄曲霉毒素。

要防止“病从口入”

黄曲霉毒素究竟从哪来呢?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产生的。

影响曲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水分、温度、食品基质、通风条件等。

跟所有菌种一样,它也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温度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


​坚果、谷物是最容易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玉米、花生、核桃等。

更为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只有在280℃高温下才能裂解,因此,用水冲洗、用开水烫都是没用的。

避免食用发霉食物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做?

1.不要囤积食物

尤其是粮食和坚果,要根据需求购买,别囤积。如果一定要长期储存,务必把它们存放在干燥、低温的环境里。

2.吃到有哈喇味儿的食物要马上吐掉、漱口

这里主要指的是坚果。如果存放时间过久,就会出现一股哈喇味(是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酸败所致),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一定要及时吐掉并漱口。

3.霉变食物要全部扔掉

霉变的食物外表会长有黄绿色霉菌,种皮或种仁内表面呈暗褐色,有些坚果表面没有明显霉菌,但种皮会出现皱摺、破损,这也说明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这类食物一定要及时丢弃。


​值得注意的是,清洗、切除发霉部分只能去除表面的菌丝,内部霉菌产生的毒素依旧残留在食物中。

对于这类食物,也要全部丢弃。

4.避免购买小作坊榨油

小作坊榨油更健康?我看未必,这类油还存在一定风险。

为了节省费用,有些小作坊会使用霉变的花生、芝麻等作为原料,且其工艺粗糙,无法去除有害物质,又不经安全检测,购买这种油其实风险很大。

黄曲霉毒素有致癌性对人体危害很大,大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识别,别让病从口入。

如果不小心误食出现了中毒症状,可以通过催吐、多饮水的方法加快毒素排出,如果症状未缓解,要立即送医,避免病情恶化。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