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特别关注!走进中国慢乙肝指南,了解更全面的慢乙肝治疗策略 | 吉智医深度

阅读量:1.17万

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旨在通过同一主题将世界聚集在一起,提高人们对全球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

2020年是世界肝炎日成立的第十年,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主题是“没有肝炎的未来”。

世界肝炎日的十年历程同时,今年也是世界肝炎联盟启动为期3年的“寻找失踪的数百万”主题活动[1]的最后一年。

在世界范围内,有3.25亿人饱受病毒性肝炎的折磨,而有超过2.9亿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2]。如果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那么这数百万人将会免除痛苦。

为了提高全球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世界肝炎联盟做了一份全球调查报告[1],并揭示了数百万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病毒性肝炎的原因。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存在5个障碍,分别是公众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医护人员缺乏病毒性肝炎知识;检测可及性较低;容易遭受歧视;检测和治疗需要自费。

更让人震惊的是,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这些人就这样继续生活着,并不清楚病毒性肝炎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死亡134万人。其中乙型肝炎导致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肝癌病例[2]。而在我国肝硬化患者中,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者占到了77%[3]。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CLCS)研究显示,中国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占比最大的依然是HBV感染,占92.05%[4]。

可以说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定期筛查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当然,如果一旦检测出自己患有乙型肝炎也不要害怕,就像世界肝炎联盟主席Michael Ninburg说的那样,患有乙型肝炎并不是被宣判死刑,如果患者能及时地进行检查和治疗,就可以进一步降低肝硬化、HCC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那么确诊的患者什么时候启动抗病毒治疗呢?具体而言,哪些患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呢?

这些在我国最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3]中都给出了答案。与2015 年版指南[5]相比,最新版中国指南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放宽了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哪些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

2015年版指南要求HBV DNA必须达到一定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患者,HBV DNA≥2,000IU/mL)并且ALT持续≥2倍正常上限(ULN)才治疗,最新指南则建议只要HBV DNA阳性、ALT持续≥1倍的ULN(排除其他原因)就需启动治疗。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健康检查队列研究[6]显示,ALT轻度升高可导致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升高。研究纳入了12486例肝脏无其他并发症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中位随访9年发现,相比于ALT<20U/L的患者,ALT水平轻度升高(40–79U/L)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也就是说,HBV阳性、ALT水平升高的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高,需接受治疗以期提高长期临床获益。

肝脏相关死亡风险那么ALT轻度升高(即1-2倍正常上限)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获益如何呢?

在2019年美国肝病协会(AASLD)年会上的一项研究[7]显示,核苷(酸)类似物(NA)可有效减缓ALT轻度升高患者的纤维化进展。

这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的临床对照试验,试验纳入了160名ALT轻度升高(1-2倍正常上限)、HBV DNA≥2,000IU/mL的无肝硬化CHB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或安慰剂治疗3年。研究[7]发现,使用TDF可在患者中取得较高的病毒学抑制率与ALT复常率,第三年时分别为85%、72%。更重要的是,TDF比安慰剂在预防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有显著优势,相比安慰剂,TDF组的肝纤维化进展相对风险为0.56(95% CI,0.35-0.88),降低了44%。这项研究说明,ALT轻度升高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获益。

如果说ALT异常的非肝硬化患者需要接受治疗提高获益,那么ALT正常的非肝硬化患者是不是就都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了呢?事实上,部分ALT正常的非肝硬化患者也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

2019年版指南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①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显著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 S≥2);②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③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④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肾小球肾炎等) 。

有研究表明[8-13],ALT正常的CHB患者中有高比例存在显著组织学病变甚至肝硬化,因此部分ALT正常的非肝硬化患者也需要接受治疗,以增加长期临床获益。

说完了非肝硬化患者,我们再来看看肝硬化CHB患者又有哪些治疗指征呢?

与2015年版指南建议HBV DNA阳性、存在肝硬化客观依据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不同,2019年新版指南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指征则进一步细分:其中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指征与之前一致,只要HBV DNA阳性就要治疗;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只要HBsAg阳性就要治疗。

2004年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14],纳入了651例经组织学确认为肝硬化/晚期纤维化(基线Ishak纤维化评分≥4)的CHB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LAM)或安慰剂治疗,观察对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

结果显示,LAM组和安慰剂组中HCC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7.4%(HR,0.49;95%CI, 0.25–0.99;

=0.047)。相比使用安慰剂,LAM治疗可以将该类患者的HCC发病风险降低51%。这也提示了,抗病毒治疗能降低伴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为其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之后更有研究[15]证明,长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实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上,2019版新指南推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ETV)或TDF进行长期治疗,同时禁用干扰素。因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数据有限,目前指南仅推荐必要时可使用TAF。

当然,对于特殊人群,指南也给了相应建议,HBV相关肝衰竭患者、HBV相关HCC患者、因HBV相关感染进行肝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合并感染HCV正在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患者等五类特殊人群HBsAg阳性即可开始治疗。因此,以上特殊人群更应该积极筛查,及时接受治疗,以期实现更多临床获益。另外,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指南也指出,ETV、TDF、TAF可作为慢乙肝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总之,对于乙型肝炎来说,提高认识、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有效找到这数百万人的重要手段,正如今年世界肝炎联盟海报中呼吁的那样,每十个感染者中有九人不知道,去筛检吧!我们也希望全世界的人们一起行动起来,找到这消失的数百万患者,共建没有肝炎的未来。

头图来源:who*本材料仅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来源:转自国际肝病网)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