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基因型对武汉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

宋建新个人号
阅读量:2278
关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呈全球广泛分布。自 1988年Okamoto等首次提出乙型肝炎病毒 (HBV) 基因型这一概念以来,根据HBV全基因 序列的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的异质性≥4%,将其分为 A~H8个基因型。最近有报道发现新的HBV基因型,使得HBV基因型增加到 9个。为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对干扰素治疗的影响,有研究对109例采用干扰素 α-2b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基线 ALT和 HBVDNA载量匹配,按照基因分型选取 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用干扰素α-2b治疗48周的CHB患者,其中基因B型患者64例,基因C型45例(因BC混合型样本量,太少且难以匹配,故未被纳入 )。所有患者均满足:HBsAg阳性至少持续 6个月以上,ALT>2×ULN,但<10×ULN,HBVDNA≥10 6copies/ml,1年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所有 患者均排除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干扰素 α-2b剂量为 500 万 IU/次,隔日 1次,疗程为48周。待测标本于-70℃冰箱保存集中检测。

目前临床上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 )类似物两类。干扰素作为一种抗病毒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剂,可能对治疗的持续应答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通过上调肝细胞表面递呈HBcAg的 MHC-Ⅰ类分子的表达而增强 CTL的应答。

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其有效率只有30%~40%,这可能与HBV的基因型、干扰素抗体以及HBV基因的突变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基因B型的CHB治疗48周时的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基因C型的患者,而无应答率则显著低于基因C型患者。其他学者发现随着地域的不同,基因B型和C型的HBV可进一步分为 4个亚型,而这些亚型间在临床结局和治疗方面的差异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可能导致各研究者关于基因 B型和C型之间差异的报道有所不同。

例如最近有报道发现 A1762T/G1764A双突变在C型HBV中发生的频率更高,而A1762T/G1764A 双突变已被证实与 HCC发生高度相关,而其他老师发现在幼儿时期感染HBV后导致的HCC患者中基因 B型的HBV感染却是占主要的。另外本组资料显示在干扰素 α-2b治疗48周结束时,基因B型HBV感染的CHB患者中HBeAg的阴转率为68∙2%,显著高于基因C型的28.6%。

但之前已有文献报道基因B型的CHB患者HBeAg的自发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基因C型,基因B型HBV感染是CHB患者HBeAg自发血清学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中HBeAg 的变化主要由于基因B型CHB患者HBeAg自发清除导致,还是干扰素治疗的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