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停,乙肝患者擅自停药后果很严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下文简称《指南》)显示,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为2000万~3000万例。[1]
2016年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要求CHB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但据Polaris Observatory机构统计,目前我国CHB诊断率和治疗率仅分别为22%和15%,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因此,乙肝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检查,一旦确诊乙肝,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乙肝患者擅自停药会有哪些危害?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用药,不建议停药。然而,临床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觉得身体症状缓解,就开始减少药量甚至直接停药。
擅自停药对乙肝患者来说非常危险,抗病毒药物并不能直接杀死乙肝病毒,抗病毒治疗是为了抑制病毒复制,减缓乙肝相关的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会再次复制活跃,进一步破坏肝脏细胞,导致病情反复、加重,增加耐药风险。
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吃,很多患者心里就非常抵触,担心长期用药会有副作用。
事实上抗病毒药物很少对肝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推荐的口服一线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这些药物在上市前均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而且应用的时间较长,患者只要规范服药,遵医嘱复查,还是利大于弊的。

想要更安全、更高效的控制病毒,该如何选择药物?
TAF是TDF的升级版。TAF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长期应用TAF治疗的疗效比TDF生物化学应答率更高。TAF安全性较好,在骨代谢和肾脏安全性优于TDF。[1]

根据《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慢乙肝患者,推荐TAF作为首选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CrCl)<50ml/min,TDF需要调整剂量;而CrCl≥15ml/min或CrCl<15ml/min且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TAF都无需调整剂量。[1]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延误病情。一般来说,只要坚持规范用药和复查,也无需担心药物副作用的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12): 1309-1331.
[2]指南解读|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变迁.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07-07
及时续方,可以打开健客医生APP或者方舟云医小程序,进入“我的处方”列表,申请续方。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