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中的变量如何处理?这位教授的分析方法你可以借鉴

-转自默克ART在线

有句名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生殖中心的诊疗也面临诸多的变量,而每个环节中的变量都与每位患者的成功率息息相关。2020年2月21日-22日,在默克的组织下,全球生殖专家齐聚阿拉伯阿布扎比,就“管理患者变量”为主题,聚焦诊断、卵巢刺激、男性不育、移植和胚胎实验室五个维度,为世界各地的生殖同道们带来数字化学术盛宴。

https://s3.cn-north-1.amazonaws.com.cn/lselvideo.merck.cn/ART/variabilities1.mp4

疫情期间,很多医生足不出户,观看了此次大咖论道,与各国专家见屏如面。从本期开始,小编将带您回顾大会精华。

临床中面临着卵子低效和卵巢衰老的难题,在没有时光机器逆转衰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量,选择治疗方案呢?请看本期,由Matheus Roque教授带来的“如何处理诊断中的变量”专题讲座。

巴西Origen生殖中心科学总监,西班牙巴塞罗那奥特诺玛大学生殖医学硕士;曾撰写多篇科研论文和书刊章节,并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多次于国际和国家级生殖医学和泌尿学大会上发表摘要和演讲。

管理诊断中的变量

健康的人群是相似的,而前来中心就诊的患者,各有各的变量。这些可以分为治疗前和治疗中两类,其中治疗前的变量主要包含年龄、BMI、不孕类型、不孕不育时长和卵巢储备治疗中的变量主要包括获卵数和胚胎质量。荟萃分析为我们总结了以上变量与妊娠的相关性。

对变量进行识别和分类之后,让我们开始思考变量的处理方法。有着丰富的临床和研究经验的Matheus Roque教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思路呈现了处理诊断中变量的全过程。

首先,他发现诊断中的变量——年龄、BMI、不孕类型、不孕不育病程和卵巢储备——会带来两大难题,分别是卵子低效卵巢衰老。辅助生殖是一个相对低效的过程,Fertility and Sterility发表的研究表明,复苏卵子和新鲜卵子的每枚卵活产率仅约为3%和4%。而卵巢衰老在不孕女性中也是尤为常见的,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的速率逐年递增。卵子低效和卵巢衰老带来的主要问题分别是卵子产生优质胚胎的能力降低和胚胎整倍体率受到影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卵巢年轻化等直接的解决方案尚不现实。

Vaiarell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整倍体胚胎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获得8枚MII卵,对于35岁以下的患者,一次促排可以获得的整倍体胚胎数是2个,而对于42岁以上的患者,一次促排可以获得的整倍体胚胎数仅为0.4个(图1)。

由于年龄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年龄是不可克服的因素,因此可以从增加优质胚胎的数量出发寻找解决方案

如何使高龄患者获得至少1个整倍体胚胎?解决方案是:最大化每周期获卵数。获卵数的增加使得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机会增加,从而影响着最终的结局——活产率和累积活产率。2018年Nikolas P. Polyzos等专家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发表的一篇文章也证实了这个结论:随着获卵数的增加,新鲜移植的活产率在获卵数小于13时逐渐增加,在获卵数达到13后就达到平台期,而累积活产率能够持续增加(图2)。

最大化取卵周期的获卵数还有另外一层获益:降低脱落率。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因为经济负担或心理负担退出治疗,研究显示,近五成夫妇在进入治疗阶段之前就退出治疗,三分之一的夫妇会在一次IVF失败后脱落,脱落极大降低了妊娠成功的几率。而最大化获卵数有助于增加患者信心,为后续移植周期打下基础。

最大化获卵数这个解决方案是否完美?在提高获卵数的同时,是否会有其他变量做出“妥协”或“牺牲”?最受关注的变量就是胚胎质量。2006年发表在Fertility & Sterility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获卵数和优胚率之间的关系。当获卵数小于20时,优胚率随获卵数的增加反而有升高趋势(图3)。这消除了很多临床医生甚至患者的疑虑。

因此,管理变量时,首先需要关注卵巢储备,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卵巢反应为目标,以终为始,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本期,Roque教授阐述了在辅助治疗女性患者群中,以最大化卵巢反应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管理诊断中变量的核心。在下一步,卵巢刺激期间,又会遇到怎样的变量,应该如何管理呢?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L.L.van Loendersloot et al.,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s, 2010(16)6:557-589

 2.Goldman et al., Fertil Steril 2013

 3.Esteves et al. Panminerva Med 2019

 4.Vaiarelli et al., Curr Opin Obst Gynecol 2018

 5.Polyzos et al., Fetil Steril 2018

 6.Brades et al., Hum Reprod 2009

 7.Kok JD, et al. Fertil Steril. 2006;85:918-24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