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与诊治

咳嗽性哮喘的临床表现

1.在表现为咳嗽性哮喘的成人中,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而在儿童时期,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甚至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先兆。

2.多有较明确的家族过敏史或有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3.发作大多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

4.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运动、吸入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在夜间或凌晨加剧,体检时无哮鸣音,肺功能损害介于正常人与典型哮喘之间,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以阳性。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当出现阳性反应时,可以出现类似发病时的刺激性咳嗽,提示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试验阳性。

6.一般的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抗组胺药、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

咳嗽性哮喘的并发症

咳嗽性哮喘可合并低氧血症,气胸,纵隔气肿,严重可发展急性肺水肿。

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正常。

2.肺功能检查多数正常,少数咳嗽性哮喘病人可有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0%或<正常预计值的80%。

咳嗽性哮喘的诊断

在遇到仅主诉为长期咳嗽(时间大于2周)的患者时,应当考虑到哮喘的可能,在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总结临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以下方法可以确诊:

1.若患者就诊时测定的FEVl或PEFR低于正常值的70%,可令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2%沙丁胺醇200μg,15min后复测上述指标,如FEVl和PEFR改善率≥15%,可确诊咳嗽性哮喘。

2.如果患者就诊时FEV1及PEFR≥70%正常预计值,可谨慎地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3.连续3天测定24h内PEFR昼夜变化,是诊断这类支气管哮喘简单而有效的筛选方法,若PEFR变异率≥20%,可确诊咳嗽性哮喘。

虽然肺功能指标的测定是早期发现这类哮喘的有效手段,但有人研究发现昼夜咳嗽的频率与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并不相关。

4.试验治疗:对于可疑患者,可以试用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兴奋剂、茶碱类,如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则支持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如疗效不显著,可改用泼尼松(30~40mg/d),多数咳嗽性哮喘可在1周内症状明显缓解,少数患者需治疗2周才见效。

5.排除其他可以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鉴别诊断

由于咳嗽是许多疾病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进行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胸部X线、心电图、纤维支气管镜及一些特殊检查以除外一些可以引起慢性、顽固性咳嗽的其他疾病。慢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后鼻孔滴漏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而且一部分胃食道反流患者可以并存支气管哮喘;此外,慢性心功能不全、食道裂孔疝、过敏性鼻炎、高血压病,气道炎症、肿物、结核灶、异物以及烟雾刺激、焦虑等都可导致慢性咳嗽。

咳嗽性哮喘的治疗

顽固咳嗽常常是早期哮喘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故应及早诊断并进行治疗。由于其本质同典型哮喘一样,是因变应原或其他诱因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顽固性咳嗽,故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口服茶碱类药物和(或)β2受体兴奋剂。一些抗变态反应及稳定肥大细胞的药物如奈多罗米、色甘酸、酮替芬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药物若不显效,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用倍氯米松(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或口服泼尼松,另可试用雾化吸入抗胆碱能类药物。

预后

咳嗽性哮喘的预后是大约1/3~1/2咳嗽性哮喘患者会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也有少数患者咳嗽逐步自行缓解。在儿童,咳嗽可能只是哮喘的唯一临床表现,而缺乏早期适当的治疗,往往会发展成更严重的哮喘状态。

咳嗽性哮喘的预防

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在好发季节要倍加注意,同时要避免吸入烟尘、异味或刺激性气体,对防止哮喘发作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