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骨质疏松“后备军”吗?一分钟自测

人的骨骼的矿物含量在 30 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值,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量会逐渐降低。
如果骨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
及早发现目标人群,并给予正确的干预和治疗,能降低患病风险。
趁着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这天,我们一起来关注下骨骼,看看自己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有多高。
你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吗?
插入链接

骨质疏松测试题二
风险指数=(体重-年龄)×0.2
如果结果大于-1,就说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比较低;
如果结果小于-4,则说明是高风险,要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
算出来的结果在-1和-4之间是中风险。
例如,一个50岁的人,体重是60公斤,那他的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就是(60-50)*0.2=2,说明他处于低风险。
补钙是强健骨骼的重要一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认为,“中国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庞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居民钙摄入严重不足。”
人体的骨骼就好像一座大房子,钙是造房子的砖瓦,只有补充足量的钙元素,才能造就强健的骨骼。
中国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在800毫克,50岁以上则需1000毫克。
补钙并不是单纯地服用钙片就可以解决,专家呼吁,应该从饮食、运动、晒太阳等多方面入手。
第一,均衡膳食。
每天饮用一杯250ml的牛奶,以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
另外,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含钙多的食物,如虾、虾皮、海带、乳制品、鸡蛋、豆类等。
其次,运动量要跟上。
骨骼也是“用进废退”的,应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延缓骨量丢失。快走、慢跑、骑自行车、乒乓球,包括扭秧歌都是很好的运动。
最后,多晒太阳。
每天保证在户外呆20—30分钟,但不要暴晒,可以选择上午10点-11点这个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无效的,所以晒的时候应该在室外,拉开窗帘、打开窗户。
如今,临床上已经有测量骨密度的精密仪器,对于老年人、绝经期女性,应该每年测一次,如果发现骨密度低,要及时使用补钙产品。
文章整合自:环球网、生命时报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