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从诊断到助孕,生殖科医生带你科学闯关
吴娟个人号作为生殖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被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困扰的女性,其中不少人为“怀不上”而焦虑。其实PCOS导致的不孕并非“绝症”,从最新国际指南到临床实践,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诊断-干预-助孕”全流程方案。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把PCOS不孕的关键知识讲清楚,帮你少走弯路。
先明确:PCOS不只是“月经不调”,它是多系统疾病!
很多人以为PCOS只是内分泌问题,其实它会影响女性全身健康——内分泌上有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皮肤上会多毛、长痤疮、出现黑棘皮病;生殖方面则是月经紊乱、不孕,甚至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长期还可能引发2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上也容易焦虑、抑郁。
而对备孕女性来说,PCOS最棘手的就是不孕率高:数据显示,72%的PCOS患者会面临不孕,风险是非PCOS女性的15倍。这主要是因为排卵障碍(80%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由PCOS引起),再加上胰岛素抵抗、肥胖、不良情绪等“助攻”,进一步降低生育力。
很多女性月经不规律就担心自己是PCOS,其实诊断有明确标准。2023年国际循证指南简化了诊断流程,分3步就能明确,还特别区分了青少年和成人:
第一步:有“月经周期不规则”(比如周期<21天或>35天、每年<8次月经)+“临床高雄激素表现”(多毛、严重痤疮、女性型脱发),排除甲状腺问题、高泌乳素等其他病因后,直接诊断;
第二步:没有明显多毛、痤疮等临床高雄表现,就查“生化高雄”(抽血测总睾酮、游离睾酮,优先用LC-MS/MS精准检测法),排除其他病因后,也能诊断;
第三步:如果只有月经不规律,或只有高雄表现(比如只多毛但月经正常):
- 青少年不建议做超声,先观察,后续复查;
- 成人需要做超声看“多囊卵巢形态(PCOM)”,只要单侧卵巢卵泡数≥20个(或卵巢体积≥10mL),排除其他病因后,即可诊断。
明确了诊断后,我们来解决不孕难题,看看如何科学助孕!
助孕第一步:先做“孕前干预”,为怀孕打基础
很多人一来就问“能不能直接促排卵”,但对PCOS患者来说,孕前干预比直接助孕更重要——调整好身体状态,不仅能提高受孕率,还能减少流产、早产风险。根据2023指南,这4件事必须做好:
1. 生活方式干预:所有PCOS患者的“一线治疗”
- 不管胖瘦,生活方式调整都是基础,尤其是“饮食+运动+认知行为管理”组合拳:
- 减重是肥胖PCOS(BMI≥24kg/m²)的关键:不用追求极速减重,研究证实,减重5%-10%,就能让胰岛素水平下降、睾酮降低,月经更规律,排卵率明显提高;减重超过10kg,胚胎种植率、活产率能接近非PCOS患者。
- 非肥胖PCOS(BMI<24kg/m²)要“稳住体重”:别以为不胖就没事,体重增加会加重代谢负担,建议多吃低升糖、高纤维食物(比如杂粮、蔬菜),避免高糖、高油饮食。
- 运动选“中等强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快走、瑜伽、游泳都可以,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
2. 纠正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要“早处理”
PCOS患者中,60%-70%有胰岛素抵抗,这会直接影响卵泡发育和胚胎着床。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没效果,医生会建议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尤其对肥胖、血糖偏高的患者,能为受孕扫清“代谢障碍”。
3. 月经周期调整:优先用孕激素,不影响排卵
月经不规律的患者,孕前需要调整周期,但不建议用口服避孕药(OC) ——2020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孕治疗及生育保护共识》推荐,月经后半期用孕激素如地屈孕酮[1](10-20mg/天,吃10-14天),既能规律月经、保护子宫内膜,又不抑制排卵,还能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排卵恢复情况。
4. 心理干预:别忽视情绪对生育的影响
PCOS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是普通女性的2-3倍,而不良情绪会加重内分泌紊乱,降低促排卵和试管成功率。临床中,我们会建议有情绪问题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胚胎种植率也更高。
助孕第二步:ART助孕,分阶段选对方案
如果孕前干预3-6个月后仍未自然受孕,就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RT)。根据病情轻重,有3套方案可选,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医疗:
1. 轻度:诱导排卵(OI),来曲唑是“首选”
针对无其他不孕因素(如输卵管堵塞)的PCOS患者,先尝试药物促排卵:
- 一线药物:来曲唑:2023指南明确,来曲唑的活产率比传统的克罗米芬高78%(OR=1.78)[2],还能减少多胎妊娠风险。临床数据显示,用来曲唑的患者妊娠率42.2%,是克罗米芬(20%)的2倍多,平均受孕时间也更短(9.65周 vs 11.07周)[3]。
- 克罗米芬抵抗?换方案:如果用克罗米芬没效果,别慌,换成促性腺激素(Gn),活产率能从38.6%提升到54.3%[4];也可以试试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排卵率能从56.2%提高到83.3%,还能改善单卵泡排卵率[5]。
- 手术辅助: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对药物无效的患者,LOD能降低睾酮和LH/FSH比值,术后排卵率76%、临床妊娠率42%,适合有手术指征的患者[6]。
(温馨提示:优先考虑在生殖中心妇科进行该术)
2. 中度:宫腔内人工授精(IUI),3个周期是“上限”
如果促排卵后同房仍未怀孕,或男方精液略差,可以尝试IUI(把处理后的精子直接注入宫腔):
- 优势:比同房妊娠率高,成本低,还没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
- 注意:别贪多,研究显示,98%的妊娠发生在头3个IUI周期,累计妊娠率可达48.2%[7],超过3个周期效果会下降,还会增加经济负担,建议3个周期没成功就转试管。
3. 重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选对方案降风险
对促排卵、IUI都失败,或有输卵管堵塞、男方严重少弱精的患者,IVF-ET是有效选择。但PCOS患者做试管容易发生OHSS,选对方案很关键:
- 促排卵方案:优先GnRH拮抗剂或PPOS方案:传统的GnRH激动剂方案OHSS发生率60%,而拮抗剂方案能降到40%,还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用量、缩短刺激时间[8];PPOS方案(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则完全不会发生OHSS,妊娠率和拮抗剂方案相当[9]。
- 扳机方案:用GnRHa或“双扳机”:别用单一hCG扳机,换成GnRHa扳机,能100%消除OHSS风险[10];如果想多获卵,可选“减量双扳机”(曲普瑞林+小剂量hCG),卵母细胞和囊胚数量会增加,还不影响胚胎质量[11]。
- 胚胎移植:冻胚比鲜胚好:和鲜胚移植相比,冻胚移植活产率更高(49.3% vs 42%),流产率更低(22% vs 32.7%),OHSS发生率也从7.1%降到1.3%[12];不过要注意,冻胚移植后先兆子痫风险会略高(4.4% vs 1.4%)[13],孕期要加强监测。
- 内膜准备:降调节后激素替代方案最优:做冻胚移植前,内膜准备很重要。网状Meta分析显示,“卵泡期长效降调节+激素替代”的临床妊娠率最高,比自然周期、单纯激素替代效果都好[14]。
助孕关键:黄体支持不能少
不管是促排卵、IUI还是试管,PCOS患者都容易出现“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升高,所以黄体支持是ART助孕的“标配”[15]。孕激素是最基本的黄体支持药物,不论哪种给药方式,口服是相对最方便有效,且经济的基础用药。
最后一关:预防流产,孕激素是“保胎关键”
PCOS患者怀孕后,流产风险比普通女性高,所以孕前、孕早期都要做好预防:
- 孕前: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孕前就可以补充孕激素,为胚胎着床打基础。
- 孕早期:确诊先兆流产(出血、腹痛)后,首选口服孕激素,比如地屈孕酮降低流产风险,并改善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安全性更高[16]。
写给PCOS备孕女性的话
PCOS不孕不是“死胡同”,从生活方式调整到ART助孕,每一步都有科学方案。最重要的是别焦虑,先找医生明确诊断,会根据自身情况(BMI、代谢状态、不孕年限)制定个体化方案)——肥胖就先减重,代谢异常就纠正,轻度就促排卵,重度就试管,一步一步来,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怀孕。
如果你的月经一直不规律,或备孕超过1年没成功,建议尽早到生殖科做检查,早干预、早助孕,才能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孕治疗及生育保护共识[J].生殖医学杂志, 2020, 29 (07) :843-851.
[2]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2023 ESHRE.
[3]Bansal S, et al.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21;152(3):345-350.
[4]Weiss NS, et al. Lancet. 2018;391(10122):758-765.
[5]Kar S, et al. J Hum Reprod Sci. 2015;8(4):197-201.
[6]Sinha P, et al. J Hum Reprod Sci. 2019;12(3):224-228.
[7]Atalay E, et al. J Gynecol Obstet Hum Reprod. 2019;48(10):805-809.
[8]ainas TG, et al. Hum Reprod. 2010;25(3):683-689.
[9]Xiao ZN, et al.Curr Med Sci. 2019;39(3):431-436.
[10]Krishna D, et al. J Hum Reprod Sci. 2016;9(3):164-172.
[11]H B Chi, Z N He, P-645, Human Reproduction, Volume 38, Issue Supplement_1, June 2023, dead093.973.
[12]李赛姣,等.GnRH激动剂联合小剂量HCG双扳机对PCOS患者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10):978-982.
[13]Chen ZJ,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6):523-533.
[14]张蕾,等.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0,29(5):628-636.
[15]Dashti S, et al. Int J Reprod Biomed. 2021;19(9):761-772.
[16]Lou C, et al. Am J Transl Res. 2021;13(5):4544-4552.
CHN2371923 有效期至2027年10月22日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