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意了,65岁后要监测的4个身体指标,可能关乎你的寿命长短

关于“寿命长短看手相,生命线越长,寿命越长”的说法,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希望通过手上的纹路来“参透命理”。
实际上,生命线的长短和寿命没有必然关联,手纹也不符合医学诊断疾病的标准。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认知和运动功能下降。
《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过的一项研究也曾指出,65岁以后,人的运动能力越差,死亡风险越高。
而且运动能力逐渐减退的迹象,从死亡前10年就已经开始显现,例如难以从椅子上起身、换衣服困难等。
专家提醒,尽早发现运动能力的变化,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速度。

01
4项指标可能暗示寿命长短
1、走路速度:综合反映老人健康状况
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按平时走路的速度走完,记下所用时间再除以4就是步速。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涛指出,老年人的步速平均是0.8米/秒左右。如果低于0.6米/秒,可以说“走得慢”;如果超过1米/秒,算是“走得快”,意味着心肺功能较好。
2、握力强弱:一定程度暗示心脏水平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握力每下降5公斤,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7%,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风险分别升高9%和7%。
测量方式可以用握力计:身体站直,双臂下垂,双腿自然分开,一手使出全力握紧握力计,记录数值。一般测试两次,取数值最大的。
根据国民体质测试标准来看,60-64岁男性握力低于27公斤、女性低于18公斤,65-69岁男性低于25公斤、女性低于17公斤,都被认为是运动能力较差的情况,要警惕是不是心脏功能下降,或者是全身性的动脉硬化等问题。
3、坐站能力:体现骨骼、肌肉力量等健康程度
如果想要测试坐站能力,可以坐在没有扶手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双臂交叉在胸前,在不用手臂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起身和坐下。
这套动作体现的是下肢骨骼和肌肉力量,同时反映肢体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是老人在半分钟之内只能完成25次以下,说明机体功能变差,容易摔跤并诱发骨折,甚至发生卒中等意外事件,不利于长寿。
4、日常活动:可折射自理能力
如果连穿衣服、上厕所、洗澡、吃饭等日常活动都受限,说明肌肉正在减少,尤其要警惕肌少症。
这可能会增加跌倒、住院、器官衰竭等风险,也可能导致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02
锻炼或可增强运动能力,延缓衰老
人在锻炼的时候,会动员呼吸、神经、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支持和配合,来完成一个个肢体动作。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苏浩表示,想要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就要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方式,尽早开始锻炼,且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
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每天快走6000步左右,快走的时候要甩开胳膊、大步跨,这样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以通过接抛球、单脚站立、踮脚行走、打太极拳、跳交际舞等,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力和肢体协调性。
若想提高握力或肌肉力量,可以去健身房或利用小区健身器材锻炼。
条件不允许时,在家也能就地取材,做靠墙下蹲、俯卧撑、举矿泉水瓶、拧毛巾等,每组7-8个动作,再根据身体状况决定做几组。
日常生活中,提重物走低楼层楼梯、整理衣物、扫地、拖地等,也会有助于肌肉和关节得到舒展,锻炼四肢和腰部。
无论如何,只要从现在开始锻炼,就不会为时已晚。更重要的是选对锻炼方式并持之以恒,避免衰老加速。
编辑|李佚
图源|摄图网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