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药物治疗与病毒抑制
乙肝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较少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是乙肝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乙肝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抗炎药物等。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药物治疗的关键。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HBV的复制,减轻病毒引起的肝脏损伤。因现阶段的药物尚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因此,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需长期使用。
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是能获益的。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延缓和较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大部分患者能在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而有一些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药物注意事项: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同时,应定期进行血乙肝病毒核酸监测(HBVDNA)、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监测,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对于慢性乙肝,特别有肝硬化患者,需动态进行肝癌早期筛查。
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总体不良反应较小,但长期使用需监测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长效干扰素治疗副反应会比较多,但在专科医生的密切监测下,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应对。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或低病毒血症,需及时处理。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配合: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定期随访。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