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切掉一半还能长回来?这是真的!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778
点赞量:1
关注

肝脏被称为"五脏之首",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包括合成功能、分解功能、滤过功能、贮存功能、产生胆汁。

除了这些,他还有一个其他器官没有的特质——再生功能,就像“创可贴”一样,能快速修复受损肝细胞,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肝脏,唯一能再生的器官

关于肝脏的再生能力,教科书《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上有这样的描述:在肝脏受损后,残余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肝细胞迅速出现快速活跃的分裂增殖,并能精确地调控自身体积大小。

肝的再生功能强大到什么程度?

有动物实验证明,即便被切除3/4,肝仍然具备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会依靠这1/3的的肝细胞,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肝脏体积。


​为什么它会有再生功能?近十年来都围绕一个理论:肝小叶上的所有肝细胞有助于新细胞的产生。

有专家质疑这个理论的可靠性,但一直没有有力证据来反驳。

如今,肝脏再生机制终于有了新的依据。

前不久,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iver homeostasis is maintained by midlobular zone 2 hepatocytes”的研究论文。

论文里指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是依赖于一组常见的成熟肝细胞,它们通过定期分裂,不断产生新的肝细胞,以维持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这些肝细胞只存在肝脏的特定区域,研究人员把这个区域命名为“第2区”。

研究人员大胆猜想,肝脏的再生原理可能跟基因有关,于是他们对基因进行筛选,果然发现了一条跟肝细胞再生相关的基因,被称作IGFBP2-mTOR-CCND1轴,当研究人员删除这个途径时,“第2区”便不再产生新的肝细胞。

肝移植:基于肝脏再生功能而存在的医学技术

近年来,网上时不时会看到捐肝救子的感人故事,其中用到的医疗技术,就是活体肝移植,它指的是将供体的部分正常肝脏,移植到患者体内,再利用肝脏的再生能力,使患者和供体实现共同存活。

据悉,我国现今最小的肝移植患者仅6个月。

患者是一名小女孩叫欣怡,因为胆道闭锁,只能做肝移植,经过配型,医生从他父亲的肝脏上切下一部分移植到患者体内。

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我国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移植成功率和数量直逼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大陆肝癌肝移植例数占肝移植总例数的 36.8%。

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是最早开发肝脏移植的单位之一,该院的手术成功率超过95%。

“世界上最长换肝人已经存活40年了。”

长征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徐冠南教授、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傅志仁教授表示,“肝移植患者手术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只要按时检查,按时服药,生存20年、30年问题不大。”

基于肝脏的再生能力,一些新的医学技术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比如人造肝脏、肝细胞移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科学研究着眼于肝脏的再生功能。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肝脏的再生能力并不总是那么强大,它也会受到肝炎病毒、脂肪肝、酒精的损害,所以为了我们的肝脏健康,一定要避开伤肝的高危因素。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