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药物进医保了,我需要换吗?

李劲个人号
阅读量:2291
关注

目前,我们国家的HIV治疗已经进入了“三驾马车”的时代,即免费药、自费药和医保药同时存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免费药、自费药和医保药。

可是问题来了,相当一部分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换药?到底哪一种情况才需要换药呢?

目前,共有4款HIV药物纳入医保

随着2022年新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正式落地实施,在新增加的药品中,有3款自费抗HIV的药物被纳入医保。

这3种药物分别是必妥维、多伟托和艾诺韦林,医保报销比例可高达70%以上,以必妥维为例,没进医保前的价格显示为3680,而纳入医保后,必妥维价格降到了1125元,按照北京医保算,患者大约自己掏400多元就可以啦。

再加上2020年纳入国家医保的捷夫康,目前共有4款HIV药物纳入医保,无疑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优良选择。

新药和老药更替,其实是考虑到人性化用药和安全

国内现有的HIV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共有5大类,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融合抑制剂(FIs),包括复合制剂。

我们所说的老药主要是集中在核苷类、非核苷类和蛋白酶抑制剂这3类,目前可及的新药主要是整合酶抑制剂。

免费的HIV药物主要采用核苷类类作为骨干药物,再搭配一个核心药物,构成3联治疗方案,比如我们常提起的“替拉依”组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这也是我们国家最常见的一种免费药组合。

在长期的服药过程中,有部分HIV感染者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皮疹、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和血脂异常等。

例如常见的“替拉依”组合中的替诺福韦(TDF),有很小的概率引发肾小管细胞的损害,造成急性肾衰竭。因此针对服用TDF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掌握肾脏的健康状况。

而自费药或者医保药,则多数是采用整合酶抑制剂作为核心药物,这些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低,而且耐药屏障也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费药和医保药大多数是单片复方合剂,也就是说一天一片即可,在服用上更加方便,患者的依从性也更高。

有的患者疑惑:需不需要先吃免费药,等到耐药了再去吃付费药,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药可吃?

或者换一句话就是说,现在就把最好的药吃了,那以后耐药了就没有药可用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虽然现在有70多种抗HIV的药物,但是总归起来也就5类,往往一种出现耐药,同一类的药也会失效。

比如说核苷类出现耐药,那么相同种类的核苷类也会存在耐药的问题,此时可以换用整合酶抑制剂或者蛋白酶抑制剂类。

因此,即使新药出现了耐药,再换成老药不同种类的药,只要不存在耐药靶点,也可起到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需不需换药,应该如何科学评估呢?

新药出来了,需不需要换?其实可以根据这3个方面去评估。

首先,身体条件,免费药中确实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肾脏损伤和骨质疏松等,如果此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比如肾功能指标不合格,骨质疏松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的建议下换药。

其次,经济因素,付费药总之是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的,考虑自身的经济因素,在权衡利弊后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第三,心理因素,一些担心免费药副作用大,吃起来不方便,希望换一个服药更方便的组合,以及孕妇和伴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也可以考虑换药。

需要提醒的是,哪怕换成医保药,定期的随访体检也是必须的。总之,无论免费药或者医保药,各有各的好,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一直有效的,那么它一定就是好药!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