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喷嚏就骨质住院!糖友如何预防骨质疏松?3个要点要记牢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548
关注

唐大妈今年62岁,是一位糖尿病患者。自从十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唐大妈一直按时吃降糖药,饮食方面也总是小心翼翼,从不敢懈怠。

最近,她却因为打一个喷嚏就住了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摄图网_400760471_wx_世界骨质疏松日(企业商用) (1).jpg

原来,唐大妈打的喷嚏竟然导致了骨折。怎么一个小小的喷嚏,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其实,这都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惹的祸。

01
隐形杀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异常会带来各种并发症,或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器官的慢性损害。

而容易被糖友们忽略的是,骨质疏松也是糖尿病不容小觑的一种并发症。

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7.8%。骨质疏松的人容易骨折,而骨折又容易导致残疾,甚至致死。

这种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相当危险。老人的恢复能力差,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如果造成残疾,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早预防、早发、早干预和早治疗非常重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什么表现呢?

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 腰背部疼痛;

  • 驼背畸形;

  • 四肢无力;

  • 小腿抽筋;

  • 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能仅仅因为一些咳嗽、打喷嚏、负重或跌倒就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一般在胸、腰椎、髋部及腕部等。

02
糖尿病为何会引起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大因素通过多种途径破坏了骨代谢的平衡,导致骨量下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的增加。

1、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在骨组织中沉积,抑制成骨,促进破骨,最终导致骨质量下降。

2、糖尿病病程

糖尿病病程长(尤其是超过10年),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

3、性别与性激素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相关。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断崖式下降,骨量丢失加剧。

4、降糖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有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

03
糖尿病,要治;骨质疏松,更要治

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呢?

1、严格控制血糖

积极配合糖尿病的治疗,维持血糖稳定,以减少高血糖对骨代谢的影响。

此外,出现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尽量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若长期使用此类药物,需定期检查骨密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降糖方案。

2、合理饮食

设定个性化的营养目标,合理分配一日三餐;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K2;主食要以全谷物、杂豆为主;选择不含糖的奶制品;多吃水果蔬菜;选择低盐饮食。

3、规律运动

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拉伸、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等;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做到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血糖控制差且伴有急性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谨慎运动。


参考资料:

[1]郭善萍,段功香,陈长蓉,刘春香,闫苗苗,黄竹瑛.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3):381-386.

[2]付梦菲,李欢,张欢,李裕明.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合并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01):94-100.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