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伤胃药物,请搭配胃药一起服

健客医生官方号
点赞量:1
关注

我们都知道,家中小药箱往往会添置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比如现在处于乍暖还寒的时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就派上用场了,可以缓解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头痛和发热。

但是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服用解热镇痛药时会感觉胃不舒服,这是因为有些药物对胃不太友好,会引发“药物性胃病”。在此列出一些药物以供大家参考,服用时切记要注意保护好胃。

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影响

胃是各类食物、饮料和药品的“加工厂”,里面装满了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用于消化,而胃黏膜屏障负责把胃液和胃粘膜隔绝开,以免误伤人体。咱们吃进去的东西,都要顺着食道来到胃里受胃液的“洗礼”,并与胃黏膜“亲密接触”一番再进入肠道。而有些药物成分就会趁机“欺负”胃,造成胃黏膜损伤。

临床常用的药物中容易伤胃的有下面这几类1。

1.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  如扑热息痛、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

伤胃原因:在胃内直接发动攻击,损伤胃黏膜,还会刺激胃酸分泌,抑制具有护胃功能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轻则引起上腹疼痛不适,重则引发产生急性糜烂性胃炎甚至胃出血。

2.抗菌药  如四环素、甲硝唑、呋喃类、红霉素、磺胺类药等。

伤胃原因:抑制胃黏膜分泌各种防御物质(如黏液、前列腺素、碳酸氢钠),削弱胃黏膜的屏障能力,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还会加重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

3.激素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伤胃原因: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减慢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可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

上述药物,如果短期大量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很可能就会引起药物性胃病。药物性胃病可引起胃痛、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导致胃糜烂和出血。面对这一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2

见招拆招,护胃组合拳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药物伤胃一般是从四个方面入手的:

1.药物成分直接刺激和损伤胃黏膜;

2.抑制胃黏膜分泌的防御物质,削弱胃黏膜的防护能力;

3.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让胃黏膜遭受更强攻击;

4.减慢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降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1

为了应对药物的攻击,可以采取下面这几种方法加强胃的防御能力,减少胃粘膜的损伤。

1.遵医嘱用药  看病时,要与医生说明自己是否有胃病史,方便医生开具更适合的处方。并且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可超量或超时。

2.能免则免  如果有胃病或胃溃疡的患者,尽量避免口服上述药物。

3.选安全剂型  使用直接刺激胃粘膜的药物时,可选用肠溶片或胶囊等,避免药物成分在胃里释放。

4.避免空腹服药  除了有特殊服药时间要求的药物,建议伤胃的药尽量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5.密切观察  服药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或胃痛,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6.搭配护胃药物  如果不可避免地要服用一些药物并引起了胃痛等症状,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替普瑞酮等1-4

建议可将把铝碳酸镁列入家中小药箱清单中,它是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可以中和胃酸和结合胆酸,让胃的pH值维持在3~5;铝碳酸镁可以在胃中形成层状网络晶格结构,给胃黏膜多加一层“防护围墙”,隔离损伤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的攻击;还能促进各种防御修复因子的合成,增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剂型的选择上,比较适合家庭常备的是铝碳酸镁咀嚼片,方便存放,服用方便,无需用水,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发作时只要嚼一嚼,就能快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希望大家在服用药物时,记得给胃多一些关注,多一层保护,多一份健康。


1李定国. 吃药,要提防药物性胃炎[J]. 健康博览, 2006, 000(007):25-26.

2张禹. 盘点那些伤胃的药物[J]. 家庭医药, 2012(8):62.

3郑丹. 如何预防药物伤胃[J]. 保健与生活, 2014(5):20.

4古春慧, 张克涛. 药源性胃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03(19):106.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