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

就诊科室:肝病科、消化内科
一、概述
什么是丙肝?
丙肝,丙型肝炎,即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脏传染病。
丙型肝炎的急性期症状较轻,大多表现为恶心、疲乏等不典型症状,大约有超过55%的感染者会转为慢性肝炎(病程较长,6个月以上)。
丙肝的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在全球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约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大量的慢性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每年约39.9万人死于HCV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
目前,我们国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000万,年均增长14.4%,丙肝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
丙肝的分类
丙型肝炎可以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肝炎属于感染后发作,病程短于6个月,且症状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和恶心腹胀等;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时间一般会超过6个月,有超过55%的急性丙型肝炎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
二、病因
基本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
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主要经过血液制品、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随着筛查方式的改变,输血以及血制品传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性传播则逐渐增多,尤其同性人群和多性伴人群中发病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与丙肝感染者一般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和饮水等,一般不会传播HCV,因此无需过分担心。
病毒感染、宿主免疫和炎症共同导致肝细胞损伤
人体在感染HCV后,引起病毒血症,在病毒直接杀伤、宿主免疫功能和炎症等多种方式作用下,导致肝细胞损伤。
三、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HCV后,大多数人并未出现特异性症状,多表现为易疲劳、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在慢性丙型肝炎中,可出现易疲劳、食欲不振或腹部疼痛等症状,有些还会出现黄疸和黄色尿液等。
伴随症状
只有少数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肝衰竭,可能会有中毒性鼓肠、肝臭和肝肾综合征等症状表现,少数慢性丙型肝炎可出现肝外表现,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和肾小球肾炎等。
四、治疗
一般治疗
有明显症状且出现黄疸者需要居家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黄疸和肝功能。
饮食应该尽量清淡,少食油腻,推荐高蛋白、低脂肪和维生素饮食。
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急慢性丙型肝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传统抗病毒治疗和现代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传统抗病毒治疗:采用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这是国内标准的治疗方案,能使得绝大部分患者清除病毒,但不良反应较大,治疗周期较长。
直接抗病毒药物:以直接抗病毒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愈率更高,治疗周期更短,副作用也更少。
目前,在国内已经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包括阿舒瑞韦、达卡他韦、雷迪帕韦、索磷布韦、达塞布韦,复方制剂奥比帕利(由奥比他韦、帕利瑞韦和利托那韦3种药物组成)、索磷布韦与维帕他韦复方制剂、艾尔巴韦与格拉瑞韦复方制剂、Vosevi(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
其他治疗
如果丙型肝炎发展到较重的程度,可采用肝移植治疗,如果出现肝衰竭的情况,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
五、日常
家庭护理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保持个人卫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慰。
日常生活管理
丙型肝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应该卧床休息、减少运动、饮食方面应该以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燕麦片等,同时应该保证能量和水分的摄入,戒烟戒酒。
长期患有严重丙肝的患者会感到愤怒和沮丧,有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咨询医生,确定是否接受心理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丙型肝炎患者应该避免摄入损害肝脏的物质,如酒精和毒品,还要注意避免使用某些损害肝脏的药物,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负荷,造成肝损伤。
六、预防
目前没有疫苗用于预防丙型肝炎病毒
预防医源性、性接触、母婴传播
静脉吸毒者应该劝导其戒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如果伴侣患有丙型肝炎,性行为时候应该使用避孕套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血糖仪等,因为HCV会经过微量血液传播
如果进行纹身、穿耳环和针灸等,要确保从业者对设备和用品进行消毒
积极治疗和管理感染者
为了降低传播风险,凡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丙型肝炎感染者均应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3]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全球指南-丙型肝炎的诊断、管理与预防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