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乙肝怎么办?

郭耿龙个人号
点赞量:1
关注

乙肝一般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生活习惯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积极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 ~ 50%。

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HBV 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 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1.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避免咸菜、甜点、肥肉等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摄入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营养,避免过于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运动管理:

平时适当增强运动,可在评估心肺功能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快走、瑜伽、跳绳、游泳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3.生活习惯管理:

如果身上有伤口,需要包扎好,防止沾染别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不与他人共用指甲刀、水杯、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与健康情况不明的性伴侣接触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

四类乙肝一线抗病毒药:

①恩替卡韦(ETV):恩替卡韦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长期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病变,显著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降低肝脏相关和全因病死率,在初治乙肝患者中,恩替卡韦5年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 ,恩替卡韦安全性较好,在随访10年的全球多中心队列研究中,仅0.2%应用恩替卡韦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②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TDF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长期治疗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降低肝细胞癌发生率。TDF 耐药率极低,在临床研究中8 年累积耐药发生率为0。 TDF安全性较好,在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低。但观察性研究提示,使用TDF 的患者,尤其对高龄或绝经期患者,有新发或加重肾功能损伤及骨质疏松的风险。在拉米夫定耐药、阿德福韦酯耐药、恩替卡韦耐药或多药耐药患者中,TDF的病毒学应答率仍高达70% ~ 98%,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学应答率逐渐升高。TDF具有一定降脂作用。适合孕妇。潜在肾损高危人群、合并肾损患者避免使用。

③丙酚替诺福韦(TAF)

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可改善肾功能和骨密度,骨肾安全性较好。TAF 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长期应用TAF治疗的疗效与TDF相比,病毒学应答率相似,生物化学应答率更优。TAF 安全性较好, 在骨代谢和肾脏安全性方面优于TDF,但可能有影响脂质代谢的风险。TAF 可在恩替卡韦部分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应用,我国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换用TAF 治疗24 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和ALT复常率较继续恩替卡韦治疗显著升高。

④艾米替诺福韦(TMF)

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对肾功能和血脂无显著不良影响。

TMF肝细胞靶向性较高,安全性较好,治疗96 周后脊柱、 髋关节和股骨颈密度下降值明显低于TDF,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TDF。

5.手术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需要手术,如果出现急性肝衰竭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衰竭时,可能需要肝脏移植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积极治疗,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