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脂肪肝,你了解吗?

1:脂肪肝现已成为当今人们议论的健康热点话题。普遍认为主要的形成原因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嗜酒、吸烟或营养过剩等因素有关。但是,大家知道药物与脂肪肝也有关联吗?
2:目前已经得知大约几十种药物由于诱导了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β-氧化被抑制,或通过耗竭辅酶A等可引起严重的小泡型脂肪肝。

3:这些药物包括大家熟悉的阿司匹林,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抗结核药物异烟肝,抗肿瘤药物5-氟尿喀啶,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以及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4:药物引起的脂肪肝是药物性肝损害的一部分,由于没有特异性的试验室检查证实,其诊断主要由有经验的医生询问用药史。所以,一旦发现脂肪肝而且认为可能与药物有关时,应该认真向医生讲述与用药有关的发病过程,以便医生识别出特异的肝毒性危险因子和药物高敏性的全身特征,如发热,皮疹,黏膜炎,嗜酸粒细胞增多,骨髓抑制等有助于诊断。一般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为2-8周,停药后几天或几周肝毒性有可能改善。
5: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首先终止可疑药物的使用,同时加用抗炎和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药物,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
6:由于药物性脂肪肝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故预防和早期发现十分重要。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特别是不能解释的发热,皮疹,恶心等临床症状时,及时检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应即时停药。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