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相关知识分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的人类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我国 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达 8.2%,估计全国目前有4000多万病人,每年致死人数超过100万。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部气流通行受阻,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并且有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自觉气息比较短促,常有呼吸不顺畅、憋闷的感觉。
近年来,经临床研究发现,慢阻肺与慢支、肺气肿三者存在密切相关性,若患者伴有咳痰、咳嗽等症状,那么首先考虑的就是“患者是不是得了慢阻肺”,但也不能肯定就是慢阻肺,要想明确诊断,就必须接受相关肺功能检查。慢阻肺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死亡率也不低。慢阻肺发生后,患者会有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损伤气道、肺泡、肺血管的同时,还会累及心脏等其他器官。因为慢阻肺是一种多基因的全身性疾病,会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病程与治疗效果差异明显。
慢阻肺既是肺部疾病,又是全身性疾病,使患者日常生活受限,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容易造成患者的睡眠障碍、易苏醒、失眠;厌食、体重下降;骨骼肌肉萎缩;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感染等。
具体症状包括:
咳嗽:患者会长期、反复性的咳嗽,并且逐渐加重。初期呈间歇性咳嗽,早晨起床后比较严重,之后整天都有咳嗽,夜间不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夏季症状消失。急性期患者的咳嗽会更加严重,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咳嗽症状。
咳痰:患者有咳痰症状,主要为灰白色黏液痰,早晨比较多,当出现感染症状时,痰量增多,且多为脓性痰,少数患者无咳痰。
呼吸困难:慢阻肺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症状是患者经常会感到焦虑不安,早期只有劳累时出现,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者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胸闷:部分患者有喘息、胸闷等症状,一般在劳动之后出现,和呼吸费力以及肋间肌收缩有关。其次,晚期患者还出现食欲减退,精神焦虑以及体重下降等,合并感染时会出现咳血痰症状。
具体治疗方式:
稳定期治疗:在稳定期时,应当积极接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戒烟,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抗氧化剂、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还可以通过氧疗、中医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呼吸肌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
急性期治疗: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痰液变多、喘息加重、发热,应当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等。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选择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在无效情况下,可选择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从而保障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