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就诊科室:感染科、皮肤性病科
一、概述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IDS) ,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大量攻击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从而更易受到各种感染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影响,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时长不等,一般为4~8年,在此期间感染者可以无任何明显症状地工作和生活。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据第八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22.3万名,较2021年下降16.7%;传播途径中,以性传播为主,占97.6%。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检测发现比例显著提升,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达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达95%以上。
二、病因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蚊叮虫咬;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使用共用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具;使用公用厕所;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等都不会传播HIV。
哪些人群更易感染艾滋?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an sex with man,MSM)、静脉注射毒品者 、与 HIV/ 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者为艾滋病感染高风险人群。
三、症状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从初始感染HIV至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感染后的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
通常发生感染HIV的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此时在血液中可检测到HIV RNA和P24抗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肝生化指标异常。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而直接进入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个/μL。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进入艾滋病期后,患者通常因为会因为免疫受损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卡氏孢子虫肺炎、结核病、非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念珠菌感染和新生隐球菌感染等机会性感染,以及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
检查手段有哪些?
HIV/AIDS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以及HIV耐药检测等。其中HIV核酸定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HIV耐药检测可为ART方案的选择和更换提供指导。
四、治疗
艾滋病如何治疗?
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因此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和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HIV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正常的预期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
一旦确诊 HIV 感染,无论 CD4 + T 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均建议立即开启受抗反转录病毒
治疗 (ART俗称 “鸡尾酒疗法”)。ART通过2~3种抗HIV药物联用来阻止或干扰HIV体内的复制,从而减缓病毒在体内的传播。
内抗反转录病毒的治疗药物有五大类,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融合抑制剂(FIs)。
NRTIs: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
NNRTIs:如奈韦拉平、依非韦伦、利匹韦林等。
PIs: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芦那韦/考比司他等。
INSTIs:如拉替拉韦、多替拉韦等。
FIs:如艾博韦泰。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2021年版》建议,成人及青少年推荐初治方案为2种NRTIs类骨干药物联合第三类药物治疗。第三类药物可以为NNRTIs或者增强型PIs或者INSTIs;也可以选用复方单片制剂。
一般治疗
对 HIV/AIDS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五、日常
艾滋病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定期复查:
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需要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复查,及时了解自身免疫力状况,确保抗病毒治疗的安全和疗效。通过复查各项指标来综合评估治疗效果、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否耐药等,必要时要更换治疗方案以保证高质量抗病毒治疗。建议每年进行性病筛查,比如梅毒、淋病、衣原体和乙肝等。
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正常作息。一旦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熬夜。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失眠副反应,建议告知主治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是提高免疫力和保持体力的关键。 HIV/AIDS患者需要的能量比一般人群更高,要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如淀粉类食物、脂肪和蛋白质。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提高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和牛奶等的比例。增加足量的矿物及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适当锻炼: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和耐力训练,比如慢跑、快步走、瑜珈、羽毛球、游泳、自行车等。
关注心理:
持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会影响服药依从性。而积极、乐观、正面的心理和情绪则有利于配合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早期,要主动学习一些HIV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通过心理建设及相关的咨询或疏导措施等,帮助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顺利开展抗病毒治疗。
戒烟戒酒:
吸烟可以诱发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等疾病;酒精则可以诱发肝损伤、胃炎等,而且可能和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性反应,同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从而使交叉感染与性病感染的风险提高。
六、预防
如何预防艾滋病?
1.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不吸毒,不共用针具;
3.推行无偿献血,对献血人群进行 HIV 筛查;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与感染;
5.控制母婴传播。通过尽早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安全助产+产后喂养指导,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6.对 HIV/AID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 AIDS 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以及 HIV/AIDS患者所生的子女,进行HIV相关检测,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7.对于感染HIV高风险人群,在知情同意以及高依从性前提下提供抗病毒药物来进行相 应的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2):203-226. DOI:10.12290/xhyxzz.2022-0097.
[2].唐琪,齐唐凯,卢洪洲.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感染新进展[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3):200-203. DOI:10.3760/cma.j.issn.1673-4149.2018.03.012.
[3].李艳,林梓铭,谢颖倩,等. 中国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进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12):1309-1314.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12.025.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