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以治好吗?做到这一点,临床治愈不是梦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912
点赞量:1
关注

全球80亿人口中,有20亿人(1/4)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9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因HBV相关死亡约100万例,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悉,我国肝癌患者每年新增41万,而超过90%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在我国现有的约86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2800万左右需要治疗。

得了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完全治愈吗?相信这是不少朋友的疑惑。

虽然完全治愈乙肝目前仍存在困难,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风险,过上正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追求乙肝的临床治愈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1.实现临床治愈不是梦,规范用药很重要

一项研究随访了3624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在平均随访时间为4.6年期间,有161名患者(占总体的4.4%)出现了肝癌。

还有研究显示,与ALT≤20 U/L相比,ALT>20 U/L的患者,肝脏出现炎症和纤维化的风险增高。也就是说,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出现肝脏损伤,甚至是肝硬化和肝癌。

而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每年有2%-10%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每年有3%-6%发展为肝癌,甚至死亡。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规范用药对于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减少肝脏炎症以及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很重要。因此,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注:临床治愈,是指通过有效的治疗,不仅使得患者外周血的HBV- DNA转阴,肝脏的炎症得到控制,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风险大大下降,而且患者的表面抗原能够转阴,部分患者可以产生表面抗体,也就是乙肝五项的第一项转为阴性,第二项转为阳性。

什么样的乙肝患者更可能获得临床治愈呢?通过大数据分析,医学专家总结了这类人群的特征:女性、年轻、青少年儿童、非肝硬化、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低于1500IU/ml,另外,治疗早期HBsAg快速下降通常提示治愈成功率较高。

2.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的抗病毒优势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低耐药的特点。

1. 抑制病毒: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数据显示,患者在服用该药物1个月后,HBV DNA水平可降低近3log10,显示出强效的病毒抑制能力。这对于减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随着乙肝患者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龄患者成为肾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在已获批的抗乙肝口服药物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是唯一一种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的药物。

3.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的用药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用药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适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年龄 12 岁及以上,体重至少为35 kg)慢性乙型肝炎。成人和青少年(年龄为 12 岁及以上且体重至少为 35 kg):每日一次,一次一片。口服。需随食物服用。

对于老年用药,无需针对年龄为 65 岁及以上的患者进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剂量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不应与含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或阿德福韦酯的药品合用。(注:仅在成人中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

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那么该怎么办呢?

1. 漏服一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且已超过通常服药时间不足 18 小时,患者应尽快服用一剂,并恢复正常给药时间。

2. 如果已超过通常服药时间 18 小时以上,患者不应服用漏服药物,仅应恢复正常给药时间。

3. 如果患者在服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后 1 小时内呕吐,则该患者应再服用一片。

4. 如果患者在服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后超过 1 小时呕吐,则该患者无需再服用一片。下面为您介绍漏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建议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药。同时,漏服药物不要慌张,调整心态也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总之,乙型肝炎需要治疗,而且是有希望治好的。现阶段虽不能使所有患者都实现临床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乙肝进展至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标。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酒精等,也有助于促进乙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记住,科学、规范的治疗和个体化的管理是战胜乙肝的关键!

乙肝治愈之路漫漫,但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及时续方,可以打开健客医生APP或者方舟云医小程序,进入“我的处方”列表,申请续方。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