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咳黄痰需要吃抗生素吗?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这么建议!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1437
关注

感染新冠后,有的人呼吸道症状较普通感冒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开始排出黄色脓痰,这是否意味着继发细菌感染了?需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1.咳黄痰就是细菌感染?

大家熟悉的抗生素莫过于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以及最近因为XBB毒株而家喻户晓的诺氟沙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病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急性卡他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和咳嗽为主的鼻和气管刺激症状,这个阶段的鼻涕和痰液量大、无色而稀薄;

第二阶段突出表现为鼻涕或咳出的痰液变成黏稠并带有颜色(通常黄色、白色或绿色),这被认为是呼吸道粘膜被感染破坏而继发细菌感染的结果。

直到今天,在一些缺乏实验室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依旧会依据这一认知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疗。

然而,这一观念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被科学研究给证伪了——鼻咽分泌物的粘稠程度和颜色变化,与细菌生长无关

研究人员为了检测在普通感冒期间鼻子和鼻咽中的细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招募了几十名年轻的感冒患者进行试验,并在他们出现第一次鼻症状后的第2、4、8、16、32和64天采集细菌学样本。

实验结果反映,即使是带有颜色的脓性分泌物达到高峰时期,其中的致病菌数量与症状消失两个月后的健康状态下相比,并没有差异。

该研究表明,在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期间,脓性鼻涕的发生并非细菌感染导致的,这可能是病毒感染的直接后果。

2.黄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事实上,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等情况都可能产生黄色的脓痰。

在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下,我们排出的痰液中除了坏死组织,还存在活的中性粒细胞,导致痰液呈黄色;而在气道过敏时出现的淡黄色痰液,则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都是白细胞,痰中的黄、绿颜色正是白细胞释放的结晶过氧化物酶带来的。

而白细胞是参与免疫反应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特定时间,痰液呈现白色或黄色,并不意味着发生了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系统发动的炎症反应,粒细胞数量大增所致。

随着症状消退,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分泌功能也会逐渐恢复,分泌的粘液增加,痰液就会再次从黄色浓稠变回容易咳出的白色稀薄痰液。

因此,不能单凭痰的颜色来判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更不能一出现黄痰就服用抗生素。

3.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抗生素?

根据我国《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版)》指出:抗菌药物无法缩短病毒性感冒病程或减轻症状,且可能伴有不良反应,不推荐常规使用。

在1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也特别提到,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存在“自限性”,通过充分的休息与适当的对症治疗,3-5天内发热及全身症状均会有明显的缓解。

也就是说,得了“新冠”后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使用抗生素,除非有明确合并细菌感染的证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任医师王明贵表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局部呼吸道黏膜损伤,免疫功能受损,的确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细菌感染,且多发生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人群

这不仅仅是通过痰液颜色和浓稠度的变化就能鉴别的,还要警惕康复过程中是否再次出现高热,最高体温甚至高于前期,并伴随全身不适的情况。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就医,通过系列检查来排除或确定细菌性肺炎的可能。

在设备完善的医疗机构,除了借助胸部CT可以直接看到肺部情况,血常规也是常用的判断细菌和病毒的检查。细菌感染大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到超过10×109个/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同时,血液C反应蛋白也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一旦确诊细菌性感染,则应该遵循医生指导,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文献:

1. B.Winther, S. Brofeldt, H. Grønborg, N. Mygind, M. Pedersen & R. Vejlsgaard (1984) Study of Bacteria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Nasopharynx during Naturally Acquired Common Colds, Acta Oto-Laryngologica, 98:3-4, 315-320, DOI: 10.3109/00016488409107569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健康信息,其中专业治疗知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得作为医疗或诊断的依据,无法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我们努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本文中的信息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的特定健康状况。读者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时,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对于依据本文内容采取的任何行动,本文作者、出版方或任何相关第三方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身体不适或需要咨询专业医疗问题,请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或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