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患者长期处于低病毒水平有什么危害?

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是指患者HBV DNA持续大于20IU小于2000IU的状况。慢乙肝患者长期处于低病毒水平的状况会有什么危害呢?结合本人临床经验,总结如下4点:
1、病毒抑制率降低
有一项香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TV治疗12个月应答不佳的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3年累积病毒抑制率仅为57.5%,这意味着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是没有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的HBV DNA长期得不到有效抑制,会影响治疗目标的达成。
2、耐药率增加
容易发生病毒学突破;在这里我们有一项韩国研究结果表明:ETV治疗12-24个月,HBV DNA>20 IU/mL如维持原治疗会增加耐药率,发生病毒学突破。尤其对于有LAM经治史的患者接受ETV治疗耐药率高达21.4%。
3、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主要表现为ALT和肝脏硬度值的缓慢上升。
4、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表明:低水平病毒血症(LLV)患者与持续病毒学应答(MVR,HBV DNA<12 IU/mL)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比为1.98;而低水平病毒血症(LLV)的肝硬化患者,5年内发生HCC风险更是高达23.4%。我们知道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面对乙肝病毒持续低水平复制,我们应该在必要时机优化药物治疗方案。2019年中国慢乙肝指南中提出:慢乙肝患者采用ETV/TDF/TAF治疗48周,肝硬化患者治疗24周后,HBV DNA仍是阳性需要考虑转换治疗方案。而对于之前采用过ETV/TDF治疗1年后仍处于LLV的患者,我们要及早调整为抗病毒疗效更强,安全性更好的TAF进行治疗。在实际临床中,建议直接换用TAF或者加用TAF,丙酚替诺福韦作为目前抗乙肝病毒最新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它的抗病毒效果强、ALT复常率高、骨肾损伤小并且0耐药,是LLV患者的更为优选的治疗方案。所以,对低病毒血症的患者,我们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关注治疗时机,在必要时转换治疗方案。
医生投稿:文章来源于医生投稿,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