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 | 寒气渐重,凉燥伤人,3招帮助慢病患者健康度秋

健客医生官方号
阅读量:3054
关注


按照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的中分点,平分了秋季,所以称为秋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等长。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过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开始下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免会出现皮肤干燥、脾胃不适、感冒、情绪低落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提前预防,以安然度过“多事之秋”呢?

01
“湿”润皮肤

《逸周书·时训解》中记载道:“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这意味着,自秋分始,随着雨量减少,空气日渐干燥。此时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是各类皮肤病的高发之季。

单纯喝水并不能直接为皮肤“补水”,水分的蒸发会将原有的水分也带走,造成越补越干的情况。因此,在多喝水的基础上,保持皮肤湿润是关键——给皮肤表面涂上一层护肤霜,薄薄的油脂会阻止表皮细胞水分的丢失。

摄图网_306790352_女孩皮肤护理在浴室清洗脸皮和使用夜间润肤剂的卡通美容女孩镜像反射女日常活动以及女日常美容有机化妆品和奶油病媒概念镜像反射女日常活(企业商用).jpg

此外,由于空气湿度降低,皮肤与衣服、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建议选用纯棉、真丝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洗完澡之后擦一些润肤膏或止痒霜等,室内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02
“食”暖脾胃

秋季燥邪当令。与白露的温“燥”不同,秋分多为凉“燥”,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是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多发与复发时节。

为防止秋燥,可以多吃以清润、温和为主的食物,例如雪梨、蜂蜜、百合、银耳、芝麻、核桃、栗子等。同时多喝一些温润的养生粥或养生汤,在补水的同时,还能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摄图网_402021475_冬季养生汤中国风插画(企业商用)(1).jpg

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要忌食虾蟹等海产品;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更要特别注意脾胃保暖,忌食生冷。

与此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适时添衣,不宜再睡凉席,晚上睡觉时盖好薄被。不过,添衣无需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寒能力。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03
“释”纾情绪

秋分开始日照减少,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再加上秋季草木凋零,一副衰败颓废的景象,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低落、焦虑不安、恶心、头晕头痛、胸闷气促、疲倦、失眠等症状。

这种情况常称秋季抑郁,又名“秋悲”,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要将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生活作息上,早睡早起,规律三餐,饮食以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食物为主。运动方面,坚持每次户外运动30分钟以上,增加日照时间,也可登高远眺。另外,扩大生活圈,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样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昼夜等长的秋分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当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除标注外,文中图片源自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

参考资料:

[1] 段阿里.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与应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213/d.cnki.glnzc.2021.000028.

[2] 飞扬.秋分时节养生的几个要点[J].青春期健康,2017(18):36-37.

[3] 程南方.二十四节气养生——白露、秋分[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09):36.

[4] 让秋季抑郁晒晒太阳[J].人人健康,2009(20):13.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医学健康领域的一般信息,无法代替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文章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但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信息可能随时更新,因此建议读者获取最新的医学指导。如果您是患者,请在做出任何健康决策前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中的信息不应作为自我诊断或治疗的依据,紧急医疗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服务;如果您是医务人员,本文内容旨在作为教育和信息更新的资源。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文信息时,应结合您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