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颠覆性研究:饮食中剔除这种氨基酸,一周内体重骤降30%

今年3月份,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5岁及以上的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人数已经达到4.2亿,稳居世界第一。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专家预测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飙升到6.27亿,相当于差不多半个中国的成年人都要面临体重超标的问题了。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方式帮助人们健康减肥。从减少碳水、控制脂肪,到更精细的营养干预。不过,近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一项新研究,又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不是控制“吃多少”,而是调整“吃什么”,甚至是缺一种氨基酸,就可能让体重狂掉30%!这项研究打破传统“热量缺口”的认知,更为肥胖和代谢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

饮食“剔除”这种氨基酸,小鼠7天内体重骤降30%
在这项动物研究中,科学家们想知道:如果在饮食中分别去除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小鼠会发生什么变化?
科学家们以胱硫醚-γ-裂解酶(Cse)基因敲除(KO;Cse−/−)和Cse杂合子(Cse+/−)C57BL/6小鼠为模型,评估分别从饮食中去除每种必需氨基酸和半胱氨酸时所引起的小鼠体重减轻情况。小鼠在特定病原体无感染条件下饲养,并在实验前喂食LabDiet标准5053饮食,所有定制饮食均从TestDiet公司采购。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当饮食中“剔除”半胱氨酸时,小鼠在短短7天内体重狂降30%,而且一旦恢复半胱氨酸摄入,体重也迅速回升。也就是说,这种“减重”不仅迅猛,而且还高度可逆。
最关键的是,这种体重下降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少。即使科学家人为控制小鼠每天吃的量,缺乏半胱氨酸的组别仍然掉秤更快。这说明,背后还有更复杂的代谢机制在起作用。
神奇的半胱氨酸开关:吃多少胖多少的秘密被改写
科学家进一步分析发现:缺乏半胱氨酸会激活两条细胞的“应激反应通路”——整合应激反应(ISR)和氧化应激反应(OSR),它们相互增强,导致GDF15和FGF21的诱导。辅酶A (CoA) 水平降低,而CoA一直被认为极其稳定,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和代谢重组。伴随着CoA水平下降,这导致无氧糖酵解能量效率低下和三羧酸循环缺陷,并伴有丙酮酸、乳清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富氮化合物和氨基酸持续经尿液排泄,最终体重迅速下降。
但这种减重易于逆转,在补充半胱氨酸的摄入后,小鼠的体重仍会恢复。

主要结果:半胱氨酸缺乏导致体重快速下降
我们能否参考“断胱”减肥?
先别急着照搬。
人体共有20种标准氨基酸,其中9种为必需氨基酸,无法由体内合成,必须从饮食中摄取,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而其余为非必需氨基酸,理论上可由必需氨基酸或其他代谢途径转化生成。
半胱氨酸虽然是半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但它是构成体内重要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的主要成分。半胱氨酸并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一环。它在体内承担多种关键生理功能,对机体抗氧化和免疫系统均有益处。由此可见,将半胱氨酸简单归类为“非必需”,在生理与疾病状态下都可能低估其实际意义。
所以,盲目“断胱”并不可取。至少在没有医生建议、没有个体化评估的前提下,普通人并不适合长时间限制这种氨基酸。
思考与总结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照猫画虎”,但这个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三点启发:
1. 科学减肥不能只盯着“少吃”,也要“吃对”
除了关注碳水、脂肪和蛋白质的总量,也要关注其中的质量,比如氨基酸种类。针对肥胖是否可设计短期、可控的“半胱氨酸”方案,不过这需要临床试验评估安全性与长期代谢影响。
2. 特殊人群需要关注“条件必需氨基酸”
对于患有先天代谢病、营养吸收障碍、慢性肝病或特定遗传突变人群,是不是可以考虑个体化营养建议,比如应补充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精氨酸等,而不应仅依赖必需氨基酸配比。
3. 日常饮食建议,参考“膳食宝塔”就够了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用“宝塔”形式告诉我们:每天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奶鱼肉、大豆坚果以及油盐。这是一套符合国人饮食习惯、营养需求的均衡模型,能帮助大多数人保持代谢健康、防控肥胖。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我们总是习惯用“吃得太多”、“运动太少”来解释肥胖。但这项来自《Nature》的研究提醒我们:身体的代谢控制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一颗看不见的小分子就可能左右脂肪的命运。下一次你准备开启减肥计划时,或许可以不再只看体重计上的数字,而是问问自己:吃得对吗?吃得全吗?吃得“聪明”吗?
参考文献:
1.Varghese A, et al. Unravelling cysteine-deficiency-associated rapid weight loss.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May 21, 2025.
2.GBD 2021 Adult BMI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9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050: a forecasting study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Lancet. 2025;405(10481):813-838.
3.汤文杰,涂强,刘志强,黄瑞林.半胱氨酸的代谢与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0,22(2):150-154.
4.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 Assessed May 29,2025. http://dg.cnsoc.org/imgnewslist_0602_1.htm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