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特刊|「半年一针」破局13亿血压管理困局:这项技术或正在改写全球降压史

医学热点官方号
阅读量:4051
点赞量:34
关注

高血压防控现状

2005年5月14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发起第一次“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活动,并定于2006年起每年5月17日作为“世界高血压日”。2025年5月17日,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为主题,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在这个无声的致命威胁上。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可预防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3年报告指出,30–79岁成人中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2.8亿,42%患者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诊疗,但仅21%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防控障碍包括:①患者自觉症状少,46%患者对自身病情毫不知情;②每日服药依从性差,约50%患者有“忘服”或“停服”行为;③多药联合用药增加不良事件风险,疗效受限。结合今年的世界高血压日主题,也是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高血压的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同时。这种局面推动着科研人员转向基因调控层面寻求突破,RNA干扰(RNAi)技术因其"治本"特性成为焦点。

2024年4月,Alnylam公司公布的zilebesiran 2期临床试验数据引发轰动:单次皮下注射联合标准治疗,可使24小时平均收缩压额外降低12.1 mmHg,疗效持续6个月以上。这种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的siRNA疗法,标志着高血压治疗从"症状控制"转向"源头干预"的质变。

GalNAc技术:精准递送的破局关键

RNA干扰(RNAi)利用双链siRNA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触发沉默复合体(RISC)复合物降解致病mRNA,从而减少病理蛋白的合成,实现源头干预。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偶联技术通过识别肝细胞表面高密度的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将siRNA精准导入肝脏,实现主动、高效的靶向递送。

实现RNA疗法的临床转化,递送系统是核心瓶颈。与脂质纳米颗粒(LNP)相比,GalNAc偶联技术展现出独特优势:其特异性结合ASGPR,每个受体可介导50万次内吞循环,实现98%的肝脏靶向效率。这种"生物导弹"机制使药物载量较传统方法提升百倍,同时规避全身毒性。

在作用机制上,GalNAc-siRNA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内吞进入肝细胞后,siRNA从核内体逃逸至胞质,与RNA诱导RISC结合,特异性降解AGT mRNA。由于肝细胞是AGT主要合成场所,这种精准打击可使蛋白表达持续抑制3-6个月,远超小分子药物数小时的作用时长。

FDA已批准的7款siRNA疗法中,有6款使用GalNAc偶联,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安全性和递送效率。针对高血压靶标AGT的siRNA候选药物,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达到持久的血压调控。

图源:Alnylam官网

临床转化与产业协同

全球研发管线中,多款GalNAc-siRNA疗法正加速推进:

圣因生物SGB-3908已进入1期临床;先衍生物LDR2402获中国IND批准;大睿生物RN1871完成中美双报批。其中Tonlamarsen的2期数据显示,每月注射可使AGT水平降低80%,10 mmHg以上降压应答率达68%。这些进展印证了该技术平台的临床价值。

要实现规模化应用,需要突破三大技术壁垒:

GalNAc配体合成:需开发流动化学等新工艺,将重结晶收率提升至95%以上;

点击化学偶联:通过应变促进的炔烃-叠氮环加成反应(SPAAC),将粗品纯度从18%优化至75%;

分析质控体系:建立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确保寡核苷酸序列完整性。

未来图景与挑战

从治疗维度看,现有研究正从三方面拓展边界。首先是靶点扩展,除AGT外,探索内皮素受体、肾素等新靶点;其次要有联合策略,与ARNI类药物联用,实现多通路协同调控;最后是适应症延伸,比如针对顽固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等特殊人群。

技术层面,肝外递送成为新前沿。通过抗体-siRNA偶联物穿越血脑屏障,或利用肽缀合物靶向血管平滑肌,可能解决中枢性高血压等难题。LNP技术改良后的心肌靶向系统,已在临床前模型中实现心衰相关基因的高效沉默。

在世界高血压日的思考

当我们纪念这个特殊日子时,不应止步于疾病认知宣传,更要看到技术革命带来的曙光。从1978年反义寡核苷酸概念验证,到2018年首款siRNA药物上市,40年技术积累正迎来爆发期。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20-30款RNA降压药物进入临床,其中GalNAc技术主导产品可能实现每年1-2次给药。

这种变革将重构慢性病管理体系:患者从"被动治疗"转为"主动管理",医疗资源向早期干预倾斜,保险支付模式可能转向疗效挂钩。但同时也需警惕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加强用药后10-20年的长期随访。

站在医学与工程的交叉点,我们清晰地看到:当沉默杀手遭遇基因静默,人类正在赢得这场关乎生命的"降压持久战"。或许不久的将来,"半年一针,终生控压"将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是13亿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医疗场景。

 

参考文献:

1.WHO. 高血压. April 22, 2025.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ypertension

2.Safety, Pharmacodynamics, and Blood Pressure Effects of ALN-AGT, an RNA Interference Therapeutic Targeting Angiotensinogen, in a Randomized Single Ascending Dose Study of Hypertensive Adults. April 11,2021.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lnylam.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Safety-Pharmacodynamics-and-Blood-Pressure-Effects-of-ALN-AGT-an-RNA-Interference-Therapeutic-Targeting-Angiotensinogen-in-a-Randomized-Single-Ascending-Dose-Study-of-Hypertensive-Adults.pdf

3.Aaron D. Springer, et al., GalNAc-siRNA Conjugates:Leading the Way for Delivery of RNAi Therapeutics,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2018.

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本文内容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为医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教育目的。在实施任何医疗程序、治疗方案或健康计划时,医生应依赖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查看全部

原创文章:方舟健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举报
点赞

意见反馈

下载APP

返回顶部